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吳軍
(資料圖)
為了助力河南建設物流強省,鄭州必須建設物流強市。4月7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促進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簡稱《措施》)的通知,為加快建設鄭州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指明了發展方向。
《措施》自印發之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同一企業符合同一類型的多項獎勵標準的,按照就高不重復的原則給予支持。
推動國際陸港經開片區擴容升級
《措施》提到,要加快推進鄭州機場三期工程;高標準建設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上街國際陸港第二節點、鄭州南站;推動國際陸港經開片區擴容升級;加快建設圃田(占楊)、薛店、上街等貨運樞紐物流基地。
對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范圍內,或列入鄭州市重點項目管理的物流建設項目,優先納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和供應計劃予以保障。通過使用“增存掛鉤”核算計劃指標保障用地需求,“增存掛鉤”核算計劃指標不足的積極爭取省級統籌予以保障。積極采用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租讓結合、長期租賃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土地。
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現代物流和供應鏈企業,在鄭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分撥中心、運營中心、研發創新中心。對在鄭納稅并交易結算的新引進大型企業,年營收首次達到10億元以上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年營收首次達到5億元以上的給予最高400萬元一次性獎勵;年營收首次達到3億元及以上的,給予最高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新引進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知名龍頭企業,可實行“一事一議”。
新入選全國物流50強的企業,獎勵500萬元
措施鼓勵本土骨干物流企業整合資源,發展為“鏈主型”龍頭企業。
對首次納入統計庫的規上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入庫當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入庫標準2倍及以上的物流企業再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在鄭依法設立、新增納入交通運輸部一套表的公路貨運企業,給予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新入選全國物流50強、全國民營物流50強的企業,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獲評國家5A、4A、3A級的物流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級提升企業給予補差獎勵。
支持商貿服務型、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建設,對新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的,給予實施主體3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給予實施主體150萬元一次性獎勵。
鼓勵企業申建國家級、省級示范物流園區。對新評為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的,給予園區運營主體200萬元一次性獎勵。
鼓勵新能源貨運配送,積極發展智慧物流
支持企業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鼓勵鐵路貨運企業拓展大宗商品運輸業務;大力實施鐵路專用線進園區工程,對列入建設計劃的鐵路專用線,提前做好鐵路用地規劃預留控制。對庫內規上物流企業,年度貨物周轉量與上年全市規上物流企業平均貨物周轉量相比增長量排名前20位的,分別給予20萬至8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其中,排名1~5位分別獎勵80萬元,排名6~10位分別獎勵40萬元,排名11~20位分別獎勵20萬元。
持續推進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鼓勵城市貨運配送企業使用新能源貨車,支持物流倉儲企業綠色化運營。
對新認定的鄭州市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企業,按照企業規模和綠色化比例分別給予100萬元、8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國家一級、二級、三級綠色倉庫的物流倉儲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10萬元一次性獎勵。
積極發展智慧物流,加快培育一批智慧物流園區,建設一批協同化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對采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新建物流信息平臺的市重點物流企業,按照不超過設備投資額30%、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獎補。
解讀
獎補力度空前,可操作性更強
此次出臺的措施,將給鄭州物流行業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秘書長李鵬在接受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稱,該措施和2022年7月份河南出臺的《支持現代物流強省建設若干政策》是一脈相承的,由鄭州市物流口岸局起草,省物聯也參與了多方調研和修改。
和之前出臺的相關政策相比,此次的新政有幾個不同之處:首先,和省里出臺的物流政策瞄準的是樞紐建設和“物流豫軍”相比,這次重點在于支持大項目建設,在于培育市場主體;其次,和以往出臺的政策相比,這次獎補的力度較大,可以說是空前的,在起草政策前,借鑒了深圳等地的經驗,讓鄭州市的發展措施能落地、可操作性更強。
“后期如何具體落實,鄭州市有關部門還會陸續出臺相關方案。”李鵬稱,鑒于是鄭州市物流行業的發展政策,大家可以看到,措施中涉及的業態更多,如冷鏈企業、物流園區、快遞企業、機場、鐵路專用線等,以適應行業多元化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