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速讀:“豫東考古研究中心”落戶周口市淮陽區

周口出土的部分珍貴文物


(資料圖)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于揚 李玉坤 文圖

5月29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周口市文物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就在幾天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打造的“豫東考古研究中心”剛剛落戶周口市淮陽區。業內專家指出,周口文物考古前景十分廣闊,這對于研究周口歷史和中原文化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在周口這塊厚重的土地上,僅現在發現的史前遺址就有200多處,其中,跟夏文化有關的達130多處。而且,周口還是多種文化的交融地,從夏商朝代直至明清時期,境內文物從未有過斷代。

周口擁有8000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

2019年,周口市淮陽區平糧臺城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年,周口市淮陽區時莊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文物考古界,周口的地位非同小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現在周口市博物館藏存的裴李崗文化石磨盤,就是最好的佐證,也是周口擁有8000年文化史的鐵證。所以,說我們周口有8000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這一點問題都沒有。”在5月29日召開的周口市文物工作推進會上,周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文博研究館員李全立的一番介紹,讓不少與會的年輕人眼前一亮。這些剛入文物工作領域不久的后生,對周口的厚重文化驚嘆不已。

有關資料顯示,周口境內擁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8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7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7處。其中,目前發現有史前遺址200多處,跟夏文化有關的達130多處。

因此,周口被業界認為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華夏文明傳承地之一,黃河文化發源地之一。

“早在史前時期,周口這片熱土就是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地。近現代考古工作發現,周口境內存在豐富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而且自夏商以來直至明清封建王朝結束,每個歷史階段都在周口文物上有所體現,從未出現過斷代現象,這也是不多見的。”李全立說。

文物考古見證歷史要讓文物更有尊嚴

現在的人們研究歷史,離不開文物考古,而很多史料記載的內容,都要從文物考古中進行佐證,因為只有文物才是對歷史忠實的記錄。

2022年出版的《周口文物保護與研究》,記載了很多周口本地考古的案例。5月29日,大河報·豫視頻記者翻閱此書發現,通過現代文物考古,可以很好地窺見某一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風貌。

比如,在2019年施工的“引江濟淮鹿邑段”工地,文物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時,就發現40座古墓葬(截至2019年12月30日),其中,戰國墓2座,漢代家族墓26座,豎穴漢墓7座,唐墓5座,另外還發現宋代村落1個,宋代古井1口。

專家們在一座豎穴漢墓中,發現墓主人身高2米,這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原人的體形就不乏高大威猛者。而在一座唐墓中,則發現了類似面條的東西,這說明當時面條這種食物,已成為人們的飲食習慣了。那口宋代的古井,也只有2.84米,說明當時鹿邑一帶的地下水位是非常高的。

像上述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這充分表明了文物考古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一些歷史風貌和人文環境,如果沒有文物考古的佐證,很難有更生動形象的詮釋。

而在本次周口市文物工作推進會上,周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國慶也指出了文物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并引用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的話與文物領域的同仁共勉:“要讓文物更有尊嚴。”

梳理周口文物考古脈絡不難發現:過去,周口歷史悠久;現在,周口文物豐富;將來,周口文物考古的前景也將更加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