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在伊川甘薯科技小院育苗大棚內,河南科技大學甘薯產業研究院院長侯文邦(左一)向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講解育苗技術。
小圖:侯文邦(右一)在試驗田內指導科技小院志愿者插苗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黃婷 劉瑞朝 通訊員 孔德杰 文圖
(相關資料圖)
甘薯是伊川的特色農產品。伊川甘薯科技小院的志愿者,不僅指導當地群眾怎樣種優質種苗,還幫助當地群眾推銷甘薯。這個科技小院,聚焦于甘薯產業,致力于幫助種植戶賺錢。
如今,為適應直播帶貨、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科技小院志愿者打造了“薯鄉云”甘薯服務平臺,為薯農及消費者提供技術、產銷對接等服務,成為全國甘薯行業首家全產業鏈專業化服務平臺。
【試驗】
杜鵑聲里插苗忙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5月25日,洛陽伊川甘薯科技小院的試驗田內,儼然是南宋詩人翁卷筆下的意境。
四聲杜鵑,叫黃了一塊塊麥田。綠意蔥蔥,伊河閃著波光流淌。天剛蒙蒙亮,伊川甘薯科技小院的志愿者就來到試驗田,在黏濕的土地里插種他們選育的甘薯苗。
到了下午,志愿者一個個都成了“泥腿子”,褲子上淋漓著泥點子。當河南科技大學甘薯產業研究院院長侯文邦來到試驗田時,在地里干活的附近村民忍不住夸贊道,這一群年輕人真行,晚上十點了還在地里種苗,第二天五六點就又下地了。
侯文邦告訴記者說,對于甘薯來說,搶抓農時非常重要。這段時間,科技小院的師生們都在地里勞作,希望能把引進的和選育的甘薯種苗及時栽到地里。
伊川甘薯科技小院院長褚玉麟,也是2022年優秀科技小院志愿者。他指著試驗田里的牌子說,科薯1號、科薯2號都是河南科技大學選育的品種,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試驗田內還有不少從外地引進的品種,主要想通過田間試驗,驗證是否適宜在洛陽大規模種植。
“目前洛陽種植最多的品種是煙薯25、普薯32、商薯19,其中前兩者是鮮食薯,后者是淀粉薯。”褚玉麟說。其實早在2017年組織學生實踐團隊下鄉調研時,他就發現豫西甘薯存在三方面問題,品種品質差,種植技術差,品牌效益弱。
于是,科技小院成立脫毒薯苗小分隊,向農戶推廣優質種苗,從源頭上解決品種品質差的問題。
【助農】
幫助種植戶掙錢
針對科技小院設立的初衷,河南科技大學博士、伊川甘薯科技小院指導老師趙哲說,科技小院開展技術推廣、科技研發和志愿者服務。每年4月到10月,在甘薯生長周期內,他們就會在基地內進行育苗、剪苗、栽苗、土肥管理、除草、收獲等一系列工作。
同時,他們還會開展全產業鏈的服務,從種苗栽培到甘薯銷售,為當地農民提供全過程的科普支援服務。
科技小院現有十余位河南科技大學的專家教授,他們長年深耕于甘薯產業,研究方向包括甘薯病毒病檢測、甘薯莖尖脫毒及快繁、甘薯綠色種植、甘薯品質鑒定、甘薯貯藏、甘薯加工等。5名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研究生長期入駐,進行線上線下甘薯栽培技術培訓。
“用產業鏈思維,讓種植戶賺錢。”侯文邦說,他很早就提出了這一理念。科技小院不能停留在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的層面,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研究與市場結合起來,讓農戶種出來市場需求的甘薯。
他們提出“理念引領、技術支撐、干部推動、群眾實踐”16字產業發展模式,即“以市場經濟理念為引領,以成套集成創新技術為支撐,以政府干部手中的政策資源為推動力,以掌握現代技術的‘新農人’為實踐主體”,推動產業升級換代。
通過培訓轉變薯農的陳舊思想,讓他們按照市場的需求和新型的高效的甘薯種植模式進行生產。科技小院全程為薯農提供技術指導,做他們最堅實的后盾。當地的干部根據幫扶政策,也加入到推動新型種植模式推廣的隊伍中來。有了這些服務,種植戶也就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地種植符合市場需求的甘薯了。
【謀劃】
全省布局甘薯科技小院
甘薯目前已成為洛陽的特色農產品,這與當地的地理氣候等條件密切相關。洛陽山丘縱橫,氣候干旱,土質疏松,高鉀富硒,非常適宜甘薯種植,常年種植面積60萬畝左右。
為了打造洛陽甘薯品牌,科技小院入駐師生以畝效益為中心,提出了鮮食品種商品薯率概念。他們整合各方資源,通過規范化種植,品牌化運營,舉辦“中國-洛陽甘薯產業文化節”等大型活動,邀請國家級專家為甘薯產業發展、品牌打造出謀劃策。
目前,他們已打造以富硒為特色的“嶺上硒薯”、以煙薯輪作為亮點的“河洛紅瓤”等著名鮮薯品牌。嶺上硒薯、河洛紅瓤品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褚玉麟說,今年他們將繼續加強技術推廣力度,通過示范農田的建設,以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甘薯綠色種植技術培訓,進行脫毒薯苗以及甘薯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讓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強勁動力。
趙哲說,科技小院將發揮青年學生優勢特長,結合互聯網時代消費特點,通過特色甘薯品牌的建設,以及電商銷售的方式,拓寬甘薯銷路,增加甘薯種植效益。
“河南科技大學不是洛陽的科技大學,而是河南的科技大學。”侯文邦說,他們將在全省范圍內布局科技小院。汝陽、宜陽、汝州正在申報科技小院,而南陽目前也布局兩個科技小院。
侯文邦說,小院其實不是小,而是聚焦,甘薯科技小院是聚焦于甘薯這一產業,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解決怎樣賺錢的問題。
“一定要到田間地頭去,到農民中去,獲得農民的認可,與農民打成一片。”侯文邦說。這是他對甘薯科技小院志愿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