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聚焦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丨河南省高院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 保護力度更大 速度更快 鏈條更長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周青莎)4月25日,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2022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介紹了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情況和典型案例。白皮書顯示,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更大、速度更快,保護鏈條更長。

202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0509件,審結19962件,結案率97.34%,比2021年全年結案數增加2043件,增幅11.41%。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著作權、商標權糾紛是案件主要類型。專利、植物新品種等技術性較強的一審案件增長勢頭明顯。2022年,全省法院網上立案率達98.1%,電子送達率90.4%,一審知識產權案件的平均審理周期為47.33天,二審平均審理周期為50.38天,河南成為知產案件審理期限最短的省份之一。

省高院副院長龐景玉介紹,全省法院加大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裝備、5G等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中小企業原始創新的司法保護力度,為創新主體提供明確、穩定、可預期的規則指引。對于反復侵權、惡意侵權、以侵權為業等行為,法院適用懲罰性賠償,讓侵權者付出高昂代價。嚴厲打擊知識產權領域各類犯罪,依法減少緩刑適用,加大財產刑處罰力度,從經濟上剝奪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可能。

保護力度還體現在保護范圍和方式上。去年我省法院受理了首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正骨”維權案,在知識產權框架內給予充分保護;受理首例涉小麥種子刑事自訴案件,支持權利人提出刑事自訴及附帶民事訴訟。

省高院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我省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中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意見》,實現審判、審查起訴、偵查無縫隙對接,民事、行政司法與刑事司法全覆蓋保護,使司法保護鏈條更長。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公布的10件典型案例中,有2件對當事人的不正當訴訟行為適用了司法懲戒。為何要對此類行為給予特別關注?省高院民三庭庭長高光介紹,由于技術性強、知識范圍廣、種類繁雜,知識產權訴訟普遍存在取證難。一邊是知識產權權利公開性,一邊是侵權行為隱蔽性,原、被告在舉證能力上處于不平等地位。再加上不少證據如計算機軟件、數據庫等容易被篡改刪除,取證更是難上加難。“加大對知識產權證據保全的力度,就是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法院運用司法懲戒對于虛假訴訟、惡意阻礙司法活動的行為嚴厲制止,對誠實信用體系建設也是一種引導和促進。”高光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