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日報記者 師喆
未來幾天,我省極端高溫或將持續。針對天氣變化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省科協組織多位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圍繞氣象防災、農業生產、衛生健康等領域提出科學應對建議。
圍繞氣象防災,省首席科普專家、氣象高級工程師張金萍提出5點建議:一是高溫中暑氣象風險高,尤其是上午11點到下午4點,應盡量避免此時段戶外活動;二是駕車出行建議定期檢查胎壓等車輛狀態,要注意防范高溫爆胎等交通事故,同時牢記車內禁放易燃易爆品,也不要把老人孩子單獨留在車內;三是合理使用空調,警惕因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火災;四是要注意補充水分,適當吃一些清涼解暑的食物,并保證足夠的睡眠;五是保持良好心態。
“高溫、高濕易引發中暑、脫水、反應遲鈍等健康問題,由此導致誤操作,發生高處墜落、觸電、機械傷害等。”省首席科普專家、河南省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協會秘書長李青松提醒,易燃易爆場所要做好防雷擊、防火等措施,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應當服從安全管理人員要求,做好勞動保護和個體防護。
持續高溫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也容易造成不良影響。一方面,為了散熱,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循環到體表,心腦等血管的供血相對減少;另一方面,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隨之增加。省首席科普專家、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教授李昕表示,35℃以上的高溫天氣,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上升。因此,心腦血管病患者一定要避免溫度高時在戶外活動。
“持續高溫少雨會導致農田土壤失墑,對農作物產生日灼、病害等影響,造成產量損失。”省首席科普專家、周口市農業科學院資源環境與畜牧研究所所長黃玉波建議,一是要壯根壯苗,在作物前期,通過科學的肥水管理壯根壯苗,提高作物高溫抗逆能力;二是要以水調溫,玉米、大豆、花生等露地作物在關鍵生育期遇到持續強高溫天氣,應及時澆水灌水,降低地溫,促進作物水分吸收,防止植株失水造成損害;三是要在葉面噴施或根施富含氨基酸、微生物菌劑等成分的水溶肥,增強作物抗高溫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