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全球新消息丨激勵擔當作為 助力干部隊伍“活血生肌”


(相關資料圖)

□本報記者 劉勰 本報通訊員 王祎好

“組織給我打的這針‘清醒劑’太及時了,以后可得注意了,繃緊弦,守好關……”9月28日,周口市淮陽區安嶺鎮一名黨員干部在接受鎮紀委提醒談話后感慨道。這是我省紀檢監察機關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的具體運用。

嚴管就是厚愛,政策運用的背后是對干部的關心愛護。近年來,省紀委監委堅持貫徹“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深化運用“四種形態”,把握政策、寬嚴相濟,紀法情理貫通融合,用黨的紀律教育人、幫助人、轉化人、挽救人。去年以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前兩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干部占比91.2%,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全省上下崇尚實干、正向激勵的氛圍更加濃厚。

問責是管黨治黨的利器,是為了推動擔當作為,而不是束縛手腳。省紀委監委堅持精準問責與嚴肅問責相統一,制定《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問責工作程序規定(試行)》《省紀委監委精準規范問責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明確問責事項調查、問責啟動、處理處置等,并定期開展分析評查,嚴格防范濫用問責、不當問責和以問責代替整改等問題。

“剛被處分的時候,我確實很失落,打不起精神。這次回訪讓我很受鼓舞,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決不辜負組織期望。”面對前來回訪的紀檢監察干部,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的項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顧某說。

黨的干部是干事創業的骨干,對于被問責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省紀委監委做實做細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后半篇文章”,出臺《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關于受處理處分人員回訪工作暫行辦法》,對被問責干部持續開展關心關愛、幫扶教育、跟蹤回訪工作,并督促有關黨組織結合實際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有力推動“有錯干部”向“有為干部”轉變。洛陽市紀委監委出臺關心關愛受處理干部7項措施,有針對性地回訪教育、關懷激勵,對377名影響期滿、擔當作為的干部通報組織部門正常使用,幫助“跌倒”干部站起來、再出發。

組織敢擔當,干部有力量。省紀委監委認真貫徹省委《關于建立干部激勵機制的若干意見(試行)》《關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若干意見(試行)》,具體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對真改革、真創新的干部大膽容錯糾錯。鄭州市紀委監委明確7種容錯情形和5種不予容錯情形,為想干事的干部“兜底”;南陽市紀委監委細化8個方面容錯情形和6項認定標準,在“三個一批”項目建設等工作中提供“試錯空間”,劃出“安全區”,推動干事者放開手腳、勇于進取。

“關于舉報新蔡縣澗頭鄉派出所民警孫翔問題,經調查核實,認定舉報問題不屬實,現予以澄清正名……”回想起上個月縣紀委監委在自己單位召開的那場澄清正名會,民警孫翔進一步堅定了秉公執法的決心。

像新蔡縣這樣通過向所在單位通報、媒體公告等方式公開澄清不實舉報,為干部撐腰鼓勁、消除顧慮,在全省已經成為常態。省紀委監委制定《河南省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澄清保護黨員干部暫行辦法》,嚴格依規依紀依法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實事求是積極穩妥開展澄清正名工作,并協調有關部門開展綜合治理,打出“組合拳”。鶴壁市紀委監委連續4年開展澄清正名、“扶正祛邪”專項行動,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激發擔當作為正能量。

“紀檢監察工作既要善于‘刮骨療毒’,又要助力‘活血生肌’。”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將堅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通過精準有力的監督執紀執法,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以風清氣正的“大氣候”持續營造干事創業的“好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干部隊伍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