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清晨,太陽還沒露頭,靈寶市澗西區(qū)西華公園里,寶華舞蹈隊的一幫姐妹們早早地在這里擺開了“舞”場。漂亮的舞蹈服、歡快的音樂、揮動的手臂、扭動的腰肢,輾轉跳躍間變幻著多姿的隊形,我們這一群平均年齡五十多歲的“姐姐”們成為公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寶華舞蹈隊是由我的搭檔張旭層老師2012年發(fā)起的。那時候,我生活的地方還屬于城郊農(nóng)村,廣場舞場地很小,跳舞的人也不多,大家只是湊在一起,拿個音響,放個音樂,跳簡單的舞,活動活動筋骨,沒有什么技藝可言,純屬自己“瞎樂呵”。
后來,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越來越重視,市里為健身群眾提供了場地設施和藝術指導,市里的文化館每年都會舉辦公益舞蹈培訓,靈寶市的一些專業(yè)人士還成立了公益舞蹈工作室、不定期開設廣場舞公益培訓課,慢慢地,身邊很多像我一樣的舞蹈“小白”也跳得有模有樣了。
10年過去了,寶華舞蹈隊成員也從當初10余人壯大到現(xiàn)在的30多人,年齡最大的68歲,最小的30多歲。隨著技藝的不斷提升,我們的舞蹈團隊不光在本地表演,還跳出了靈寶,跳上了更大的舞臺。這幾年,我們多次赴鄭州、三門峽等地演出,經(jīng)常參加各級組織的廣場舞大賽并獲獎,表演的《幸福中國一起走》《點贊新時代》等節(jié)目還被推送電視臺展播。
這么多年來,寶華舞蹈隊的隊員們都非常熱愛廣場舞,音響、道具都是自己掏錢購買的,舞蹈的專業(yè)服裝每人都有10余套。除了裝備上升級換代,我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舞蹈創(chuàng)新上下了不少功夫,從之前的千人一面到風格多樣,從盲目模仿到自己原創(chuàng)。我們編排了不少有本地特色的舞蹈節(jié)目,動作簡單靈活,舞曲選用了具有濃郁本地風情的歌曲,很受靈寶群眾的歡迎。
健身跳舞不僅愉悅了心情,身體狀態(tài)也跟著開始了“逆生長”。十年前,我的身體并不好,三天兩頭感冒,還有其他慢性病,通過跳廣場舞,現(xiàn)在最大的收獲就是免疫力、體質明顯增強了,很少生病了。
對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廣場舞不光是一種大家樂于參與的健身運動,更多的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十年前,村里晚飯后都沒有啥活動,聚在一起打麻將成了主要的休閑方式,坐得久了腰酸背疼不說,有時還會發(fā)生爭吵傷了和氣;要么就是街坊鄰居扎堆說長道短,傳閑話還惹是非。而現(xiàn)在,平時村里窩在家里打麻將的少了,健身跳舞的人多了,民風改善了,村民的整體素質更高了,家庭也更和諧了。
這十年,像我們西華村村民一樣,參與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我聽說,靈寶市15個鄉(xiāng)鎮(zhèn),各村、社區(qū)都有自己的廣場舞隊伍,有些村還不止一支隊伍。不論是晨曦初露,還是華燈初上,經(jīng)常可以看到健身人群隨著音樂,踏著節(jié)拍,激情澎湃地舞動著。遍布城鄉(xiāng)的廣場舞,已經(jīng)成為人們最喜愛的一項運動。(薛娟娟 口述 本報記者 翁韜 本報通訊員 邢博 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