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當前消息!非凡十年·出彩中原丨宜居宜業日子新

濮陽縣城區道路寬闊便利。家門口建起了好學校,濮陽兒童綻放出純真的笑容。濮陽縣城區干凈整潔。本版圖片均為 僧少琴 攝

濮清一體化持續推進兩地互聯互通。


(資料圖片)

如果要給濮陽加上一種底色,那應該是綠色。在沿黃大堤上走一走,滿目蒼翠能治愈都市人一大半的焦慮感。從濮陽市區驅車往北,在花樹間行走,不知不覺就到了清豐縣城。“城改”后的濮陽縣,河清水晏、遍地游園。這樣宜居的環境更是讓灘區百姓交口稱贊,水、電、氣、暖全通的家園里,果蔬大棚連片,廢棄坑塘變魚塘,林木葳蕤、瓜果飄香……

城市向北發展向新

□本報記者 趙振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曉靜

在濮陽市城鄉規劃展覽館,可以清晰地看到該市空間結構的演變:1983年建市后,首先建設油田基地,形成獨立工礦城市;2012年后,“一主三副”的格局凸顯,即中心城區快速發展,濮陽縣組團、清豐縣組團、濮東組團逐步擴展;濮陽市“第三版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則明確提出,中心城區主要向北、向西發展。

北拓,成為濮陽市城市發展的關鍵詞;位于濮陽市主城區北側、與主城區緊密連接的清豐縣,自然將“濮清一體化發展”當成了關鍵詞。

坐上68路公交車去清豐縣買菜,讓濮陽市民李云靜感到新奇又有趣。“市場是全濮陽市最大的,品種也是最多的。我家在文明路附近,過去也不過半個小時。”李云靜口中的“市場”,是指位于清豐縣馬莊橋鎮的萬邦·濮陽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萬邦濮陽項目”)。

萬邦濮陽項目是萬邦在我省二級市場布局中最早落地的項目。萬邦濮陽項目辦公室負責人韓景豪說,近年來,清豐縣推動文明路、開州路等主干道實現與濮陽市區的貫通,把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也使企業有了輻射周邊區域的優勢。

萬邦濮陽項目是清豐縣承接濮陽城市功能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清豐縣全力促進濮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在高端居住、購物休閑、商貿物流、產業轉移等方面持續發力。

圍繞“打造市域副中心”,清豐縣還深度謀劃大項目、好項目,加快產業集聚區布局規劃調整,為濮清一體化協同發展落子布局。投資35億元的建尚紡織、投資35億元的國際家居博覽園、投資20億元的首善節能環保產業園、投資15億元的伯特利偉業家具、投資10億元的東甌家具等一大批項目建設都已駛入“快車道”,清豐縣正全力打造綠色家居強縣、現代農業強縣、商貿物流強縣、新興產業強縣。

教育之“光”映未來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鵬宇 本報通訊員 劉艷霞

娃兒們上學,最讓大人們操心。曾幾何時,濮陽市中心城區各個學校人滿為患,“超大班額”一直困擾著濮陽人。

幾年前,濮陽市民劉文彬的孩子剛上幼兒園,他就開始琢磨著孩子將來要到哪所學校上小學。但現在,他再也不擔心這件事了,“家門口建起了好學校,我們小區也被劃進了新學校的學區,娃上學這事還有啥愁的?”

家長不再為孩子入學的事而煩惱,緣于濮陽市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過去十年,在濮陽市,一座座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拔地而起,美觀大方;一個個標準化運動場、足球場、排球場規劃合理,氣勢壯觀。

據了解,10年來,濮陽市持續將城區學校建設列入政府民生工程,累計投資31.44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90所、新增建筑面積93.12萬平方米、新增學位10.45萬個。

“我們建立了‘市級統籌、以區為主、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區學校建設的力度和速度明顯加大加快。尤其是濮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2020年至2022年兩年時間,就累計投入資金11.32億元,建成投用了8所中小學。”濮陽市教育局局長高尚功告訴記者。

今年,濮陽市又投資1.39億元對市實驗小學等10所城區小學進行擴建,將增加建筑面積3.15萬平方米、教室152個、學位8360個。

行走濮陽,感受最深的是,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麗的環境是校園、最安全的地方是學校。

美麗宜居的濮陽縣“模樣”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鵬宇

今天的濮陽縣,越發顯現出美麗宜居的“模樣”。濮陽縣之變,的確使人吃驚。日前,一位記者到濮陽縣“故地重游”,不禁感慨:“沒想到,幾年間濮陽縣的變化如此之大。”

這位記者的“眼中之變”,最為直觀的是四通八達寬闊的道路,新建的游園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冒”出來了,城鄉面貌變得越來越美,城市綠地覆蓋率越來越高……

濮陽縣城是老城區,就在幾年前,基礎設施差、安全隱患多、居住條件惡劣的各類棚戶區(城中村),還是現代城市無法掩飾的“傷疤”。

2017年,一場棚改攻堅戰為濮陽縣城帶來了發展契機。

濮陽縣共征收城中村40個、棚戶區18個,面積達460萬平方米;建設安置區36個,安置房42078套、498萬平方米,總投資182億元,可保障2.53萬戶、10萬人回遷安置。

“拆”是為了更合理利用。濮陽縣利用1.2萬畝拆遷節余土地,將3500畝用于安置區建設,將2500畝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4000畝根據縣城控規進行出讓,將2000畝用于保障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項目的建設用地需求。

據介紹,利用拆遷節余土地,濮陽縣累計投資約14.65億元新修和打通了龍苑路、昆吾南路等31條市政道路;累計投資約7.8億元新建擴建13所中小學、5所幼兒園,保證了2.6萬名學生入學;累計投資約10億元實施政通河、古城河等“九河貫通”工程;累計投資約2.3億元新建街心公園綠地28處;累計投資約6億元實施了集中供暖工程。這些建設項目,進一步健全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美麗宜居的城市模樣已經變得清晰、生動,濮陽縣群眾的安居夢已化為現實。

黃河岸邊“遷”新景

□本報記者 趙振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曉靜

范縣張莊鎮千安社區是我省首批建成投用的黃河灘區遷建安置區試點之一。2016年8月,千安社區迎來范縣張莊鎮前房莊、后房莊、雙廟朱、李菜園、王英莊等灘區村群眾的入住。

6年間,千安社區早已被“煙火氣”熏染:太陽能路燈整齊統一,幼兒園、小學、文化活動中心一應俱全,不遠處就是藤編廠等就業點。6年間,復墾的老村換了新顏:果蔬大棚連片,廢棄坑塘變魚塘,林木葳蕤、瓜果飄香。

從濮陽市地圖上看,“遷”出來的“新景”尤其多。黃河濮陽段長167.5公里,占黃河河南段總長的23.6%;濮陽市黃河灘區屬低灘區,總面積443平方公里;濮陽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包括兩批試點和三年規劃,涉及濮陽縣、范縣、臺前縣等地的18個鄉鎮126個村,惠及29147戶102961人,共建設18個安置區,占全省遷建任務的35.5%。

截至2021年年底,濮陽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兩批試點6個安置區已全部建成,1.6萬人全部完成搬遷,復墾土地1293畝,流轉土地5.59萬畝;三年規劃12個安置區也全部建成,搬遷完成后將復墾土地2.16萬畝。

在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中,濮陽市以工程建設攻堅、幸福家園入住、群眾穩定就業“三大行動”為抓手,大員上陣、壓實責任。濮陽市堅持政府監督、中介監理、企業自律、群眾參與,把安置區建成樣板工程、精品工程;加強水、電、氣、暖、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配套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解決好搬遷群眾的衣、食、住、行和上學、就醫等問題。

強化產業支撐,為濮陽市黃河灘區遷建增添新動能。濮陽市把灘區遷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鎮化結合起來,規模化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業和沿黃特色水產養殖業;在安置區配套建設標準化廠房,發展食品加工、羽絨及服飾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通過技改擴能、金融支持,提檔升級扶貧車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