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消息丨河南在全國率先為科學院發展立法 9月1日實施,省科技廳、省科學院設立聯合基金推動落實,每年安排1個億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黃婷

《河南省科學院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于2022年7月30日審議通過后,將在9月1日正式實施。

《條例》聚焦河南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從深入調研到立法頒布,僅歷時5個月,可謂是我國創制性、高效性的立法典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共六章四十八條的《條例》,打破官本位、鐵飯碗意識,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中原科技城作為承接省科學院重要載體,未來“三合一”融合發展10大科技創新集群體系。

大河報深度解讀《條例》實施,環省科學院生態圈有哪些創新改革?對河南科創產業發展會有怎樣的利好?中原創新高地的發力點在哪里?

創制性立法典范,5個月完成從啟動立法到頒布

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王新民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條例的制定過程中,法制委、法工委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領下,堅持問題導向,提高政治站位,準確把握省科學院重建重振的需求,從啟動立法工作,到提請省人大常委會二審通過,僅用了5個多月時間。

王新民解讀了適用范圍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省科學院的組織體系、創新體系和保障促進,旨在激活省科學院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二是省科學院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的融合發展,旨在加快推動省科學院科技資源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打造三位一體的創新高峰;三是省科學院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各級人民政府等的科技合作,旨在以省科學院為中心,構建覆蓋全省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網絡,打造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公樂說,制定《條例》既沒有直接的上位法依據,也沒有兄弟省市相關法規可以參考借鑒,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創制性立法。

前瞻性制度設計,中原科技城承接“三合一”融合發展

按照樓陽生同志關于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三合一”融合發展的指示精神,省科學院是“天”專注科技研發,中原科技城是“地”提供發展空間和優質公共服務,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是聯通天地的橋梁,《條例》對“三合一”融合發展作出了制度設計:省人民政府應當支持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融合發展,推動三方在空間布局、科創體系、人才機制、金融資本、產業發展、管理隊伍、服務保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創新高峰。

鄭東新區黨工委委員、鄭州中原科技城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趙凱介紹,河南省科學院已搬遷入駐中原科技城,作為承接省科學院重要載體,中原科技城圍繞“以城托院、以院拓城、院城一體”的融合發展目標,以鄭東新區全域260平方公里為支撐,緊扣“科技城”這個鮮明目標,劃分為龍湖北部、如意湖、龍子湖、鄭州東站、白沙南、白沙北、連霍北等7大主體功能片區,統籌擺布省科學院基礎學部、產業學部、未來學部。

同時,圍繞省科學院科研所、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4類科研實體,研究提出了“兩大主導產業、三大創新主體、五大科技服務平臺”10大科技創新集群體系。兩大主導產業,主要布局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集群。三大創新主體,主要布局科研院所集群、科教雙創集群和科技企業總部集群。五大科技服務平臺,主要布局科技金融集群、新型實驗室集群、科研成果轉化集群、綜合服務平臺集群、遠期預留科學裝置集群。

頂層高位推動下,河南省科學院怎樣打好立法重建的牌

河南省科學院執行院長宋克興介紹,未來,河南省科學院將按照《條例》的要求,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錨定我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目標,協同各創新主體致力于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

二是真正做到以首席科學家為核心,并賦予首席科學家決定性決定權,為一流創新人才團隊匯聚提供保障。

三是擴大開放合作。放眼全球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合作,融合全省創新資源,匯聚國內外創新要素,將省科學院建成具有國際視野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四是推進融合發展。進一步與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在空間布局、科創體系、人才機制、金融資本、產業發展、管理隊伍、服務保障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構建“三合一”融合發展體系。

五是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研究所、實驗室、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以及重大科學裝置建設,組建高能級創新平臺,積極融入國家科技戰略。

三年三個億資金河南省科技廳硬核支持創新高地

河南省科技廳一級巡視員夏培臣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省科技廳、省科學院將共同出資設立聯合基金,從2022年開始,每年安排經費1億元,到2024年三年共安排經費3億元,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推動《條例》落實: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與省科學院、中原科技城、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融合發展,在中原科技城建立研發總部、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與省科學院聯合建設科創平臺、雙創載體。

支持省科學院創新科研管理、項目運營、資金運作、成果轉化、激勵評價等機制,對科研機構、科研項目、科研人才實行分類管理。

支持省科學院聯合中科院等在我省建設大科學裝置;支持省科學院創建省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改造提升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支持省科學院建設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學家工作室;對所屬轉制院所、企業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備案給予優先支持;對省科學院申報省級項目、平臺開辟綠色通道并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項目和平臺。

支持省科學院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改革。省科學院對使用財政性資金取得的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可以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不低于10年的職務科技成果長期使用權。

加快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發展。推進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聚焦國家戰略和區域、行業需求,發展成為特色鮮明、影響力大、輻射面廣的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建成全國技術交易網絡重要節點。

支持省科學院提升研發實力和人才團隊建設。主動為省科學院量身定做、專門設立省級科技研發計劃聯合基金、引進人才團隊,幫助省科學院優化研發布局、引育創新人才、早出科研成果。

鼓勵省科學院與境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跨國公司聯合建設研發機構,在境外設立或參與設立研發、科技服務等機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省科學院 省科技廳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