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天天熱點評!南陽市宛城區漢冢鄉圍繞“農”字譜新篇 讓農業變產業 奮力實現鄉村振興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姜波

初秋時節,天氣依然酷熱難耐,南陽市宛城區漢冢鄉的田間地頭、魚塘果園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廣大農戶和農業企業管理人員耕作在烈日之下,朝著最后的豐收沖刺。

近年來,漢冢鄉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成熟的灌溉設施,積極推進糧食種植規模化,做大做強郊區生態觀光農業,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種植項目,持續推動水產養殖提質升級,使廣大農民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實現增收致富,讓農業產業化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穩定基石。


(相關資料圖)

漢冢鄉水網密布、綠道縱橫,一派生態美景 供圖/李峰

探索新型模式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

8月13日15時許,烈日當空,位于漢冢鄉萬莊村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內,農戶們正在按照農業專家的建議,對田地里的玉米進行管護。該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是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財政部農業司、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于2021年10月聯合設立的,總面積為300畝,是試種優良小麥品種和新型玉米品種的綜合示范基地,同時向南陽市各縣區展示肥水一體化灌溉、秸稈還田、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種植技術。

有了專業技術的支撐,漢冢鄉不斷推進規模化糧食種植,提高糧食生產效率,確保糧食穩產增產。2021年以來,漢冢鄉以高效農田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為契機,流轉土地1100畝,建設高效農田灌溉區。與此同時,該鄉積極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根據自身情況,參與土地流轉,開展規模化、連片化、專業化糧食生產。

目前,漢冢鄉正在探索新型土地托管模式,在充分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讓村組集體參與農民土地托管,使村組集體成為規模化、連片化、專業化糧食種植中的一部分,最終形成農民通過托管土地承包權獲利、村組集體通過管理監督分紅、專業種植公司通過科學種植盈利的良性發展態勢。“眼下,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尋找有實力的農業公司來漢冢鄉投資興業,扭轉農戶的思想。”漢冢鄉鄉長茹龍飛說,“如果條件成熟,我們會在全鄉范圍推廣這種模式。”

隨著漢冢鄉糧食種植規模化的不斷推進,該鄉興洋農機合作社于7月下旬集中采購了4臺華博大型輪式拖拉機。興洋農機合作社的負責人高新洋說:“這4臺拖拉機總價為120余萬元,我們之所以投巨資購置機械,為的就是適應糧食規模化種植的新趨勢,打造新型家庭農場,保證糧食生產的穩產高產。”

因天時就地利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漢冢鄉距離南陽市中心城區20公里,白桐干渠自北而南貫穿全鄉,唐二干渠流經數個村莊,形成了一幅水網密布、綠道縱橫的生態美景。依托近郊優勢和優良的生態條件,漢冢鄉積極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培植打造了以盧園為主的農業觀光項目和以金陽光為代表的水產養殖與漁業觀光項目。

盧園位于漢冢鄉南312國道旁,地勢優越,交通便利,距離市中心15公里,總投資1.1億元。園區以綠色休閑為主題,以科普教育為平臺,以有機餐飲為手段,功能齊全、品位高雅、特點鮮明,現已打造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餐飲、度假、教育為一體的游覽勝地和節假日城鄉居民親友聚會的農業園林生態觀光園。目前,盧園日接待游客5000余人,年創效益2000余萬元。

漢冢鄉以盧園發展為契機,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帶動綠色消費,打造生態品牌,漢冢鄉實施農業品牌戰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生態觀光農業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近年來,漢冢鄉把生態水產養殖作為農民增收的重點產業來發展。該鄉充分利用地處市區近郊、鴨灌腹心地帶,白桐干渠及其分支唐二干渠在境內分別綿亙15公里、3公里的優勢,因地制宜,將淡水養殖業作為一大特色區域經濟大力培育。現全鄉已擁有水產養殖面積3400畝,25個養殖品種,240個養殖單元,年產值可實現4500余萬元。

8月14日是星期天,當天上午,不少南陽市民驅車來到漢冢鄉金陽光水產專業合作社,一邊收獲千畝水面所帶來的清涼,一邊欣賞這里各色觀賞魚。該合作社緊鄰白桐干渠,養殖面積600畝,擁有完備的孵化設備,標準養殖池塘60畝,溫室面積600平方米,年產孵化魚苗7億尾,除觀賞魚外,其中長豐鰱3億尾。

生態觀光農業的發展為漢冢鄉的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該鄉以市場為導向,緊密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產業對接工作,讓產業輻射帶動周邊的萬莊村、陳營村、顧新莊村、李王莊和袁莊村等行政村,積極吸納村民到園內就業,保障村民持續增收。

夯實農業基礎改善鄉村人居環境

在漢冢鄉,隨著農業生產的不斷提檔升級,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該鄉圍繞“農”字做文章,鄉村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農民收入明顯提高,文明、和諧、友善的新風逐漸在全鄉興起,村容村貌實現了大變樣。

自2021年以來,漢冢鄉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主要內容,投入資金50萬元,發動1000人、出動機械150輛,對94個自然村全面整治,著力實現人居環境由“凈”向“美”的轉變;投入20萬元,開展水污染防治,對澗河進行綜合整治,澗河水質持續三類水質達標。為徹底解決鎮區污水收集處理問題,漢冢鄉積極到省發改委協調,得到省發改委支持,漢冢鄉污水處理項目已列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和三年滾動計劃,計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2000萬元。

8月14日,一些來自南陽市中心城區的市民在游覽盧園后,來到鄰近的汪莊村休閑納涼,觀賞經過升級改造、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新村新貌。他們穿梭在汪莊村的大小街巷,觀木賞花,參觀農舍田園。“這里花影橫斜、綠樹成蔭、坑塘如鏡,美不勝收,感覺這里既是田園農家,又如公園名勝。”一位南陽市民在游覽汪莊村后,發出一陣贊嘆,“沒想到漢冢鄉能有這么漂亮宜居的村莊,我都想搬到這里居住。”

在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過程中,漢冢鄉統籌各方力量,按照“凈起來、靚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的標準,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村民的生產生活實際,制定“一村一思路”、村村不重樣的規劃設計方案,打造村民喜愛、宜居宜業、環境優美的新型農村人居環境。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南陽市宛城區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