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就能得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蘭考縣委副書記、三義寨鄉黨委書記陳宣陶
□本報記者 沈劍奇 劉嬋
立秋時節,記者來到蘭考縣三義寨鄉白云山村,平整的鄉間小道旁坐落著排排大棚,藤蔓上一個個紅彤彤的西紅柿煞是喜人。
【資料圖】
“這個村年產西紅柿500萬公斤,一個大棚一年純利潤就有10萬元!”說話的是蘭考縣委副書記、三義寨鄉黨委書記陳宣陶。去年10月,他作為“墩苗”干部從省委網信辦來到蘭考。
為發展好西紅柿產業,陳宣陶三天兩頭往地里跑,想方設法幫助種植戶擴規模、拓銷路,和大伙一起謀劃“三產”融合。他心中有幅藍圖:把基礎較好的白云山村打造成典型,帶動其他鄉村連點成線,串成蘭考鄉村振興好風景。
白云山村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陳宣陶原本白凈的皮膚卻曬得黑紅。他不在意,反而滿臉驕傲:“群眾都說這是‘蘭考色’,有了它才算合格的蘭考干部。”
“蘭考色”不是一天煉成的。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蹲下去才能看清螞蟻。”焦裕祿這句話穿越時空仍擲地有聲。他曾拖著帶病的身子,跑遍了全縣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是深入基層最生動的榜樣。
赴任之初,陳宣陶也像個陀螺一樣整天在地頭轉。60天,步行600多公里,全鄉54個自然村他跑了個遍。
今年春節前,陳宣陶剛回到鄭州家中準備過年,就聽說蘭考夜里要下大雪。以前下雪他興奮,總是興致勃勃賞雪;如今下雪他著急,滿腦子都是“積雪會不會壓垮大棚”“趕緊組織掃雪,別讓村里老人滑倒”。他趕忙驅車返回,到鄉里時已是次日凌晨。
百姓心里有桿秤。看著“省里下來的干部”因奔波而被汗水浸濕的衣衫、曬紅的胳膊與一件件落地的實事,群眾對他原本審視質疑的目光變成了親切溫暖的眼神。走到哪兒,都有老鄉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陳書記,又來啦!”
這讓陳宣陶感到所有的汗水都值了,對焦裕祿精神終于從書本里、電影中的感知變成了實踐里、收獲中的理解。他感慨:“弘揚焦裕祿精神,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就能得到群眾的理解與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焦裕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