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全球快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迎接黨的二十大丨宣傳好父親的精神是一生的責任

“父親的要求,母親的話,我們都牢記在心,也會傳承下去。”——焦裕祿女兒焦守云


(資料圖)

□本報記者 龔硯慶

“如果從我記事算起,父親能給我留下記憶的時光并沒有幾年,大多是一些片段。對父親的理解更多是在長大了以后,特別是進入老年了,對他的理解就越來越深。”8月13日,在洛陽參加完中信重工組織的系列紀念活動后,趕回蘭考的焦守云細細地和記者聊起父親焦裕祿。在三個多小時的訪談中,她幾度哽咽落淚。

前段時間,年近七旬的她帶著兒子余音,沿著父親當年的足跡仔仔細細走了一遍。越走,父親的形象在她的心中越加清晰與豐滿:做人講感情,做事講擔當,一生忠實、踏實、平實。

“母親曾對我說,父親有兩大特點:一是聰明,二是刻苦。說他聰明,是他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卻能在極短的時間里學習工業、農業知識,成為行家里手,特別是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進修以后,進步很大。”焦守云說,體現刻苦的一個例子,就是父親在洛礦工作的時候,環境太吵,他就把頭拱進工具箱里看圖紙、看書,為了趕工期,累了就在車間一條長凳上打個盹兒,起來接著工作。

沿著父親的足跡一路走來,焦守云越發感受到父親的可敬與可親:雖然為工作為蘭考能“拼了老命”,但并不是那種“苦行僧”式的人。“哪有天生就喜歡吃苦受累的人呢?”焦守云說。

當年的焦裕祿,身高有一米七八,相貌英俊,待人真誠、和善,有幽默感,多才多藝有魅力,工作講究方法技巧,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到蘭考工作前長期在洛陽、哈爾濱、大連等城市工作,接觸過很多新潮的東西。

“父親作為英雄模范人物,有情有義有血有肉,這樣真實可親才會愈加可敬可信。”從十幾歲就開始參與宣傳父親事跡的焦守云,將宣傳焦裕祿精神作為黨交付的一項任務,這也成為她一生的責任和工作的一部分。幾十年來,特別是退休后,她一直致力于宣傳焦裕祿精神,“既然事情總要有人去做,那我就把事情做好。”

焦守云曾參與了李雪健老師主演的電影《焦裕祿》的拍攝,后來參與創作了電視連續劇《焦裕祿》、歌劇《盼你歸來》、音樂劇《焦裕祿》、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微電影《焦裕祿在洛礦》等,還寫了《我的父親焦裕祿》一書,同名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也在2021年上映,獲得了網友電影評分高分,已拿到了國內外電影界十多項大獎。

父親的英年早逝,成為焦家人心中永遠的痛。隨著父母均已離去,焦守云更將對父親的宣傳當作盡孝之舉,彌補自己心中的遺憾。

焦裕祿逝世時,妻子徐俊雅33歲。在焦守云的印象中,母親一人帶著6個孩子,一直對他們都嚴格要求,決不允許他們借著父親的影響占哪怕一點點便宜。“父親的要求,母親的話,我們都牢記在心,也會傳承下去。”焦守云說著,淚又淌下。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焦裕祿精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