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楊杰:10余項創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我國是個技工大國,技能人才已經超過2億人,占就業總量的26%。但是,高技能人才僅5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總量28%,這與德國、日本等制造強國高技能人才50%的占比有很大差距。”提起技能人才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煤電技師學院高級工程師楊杰有很多話要說,“今年全國人代會,我準備就拓展技能人才職業通道、提升待遇保障等方面再提一些建議。 ”

從業近40年,楊杰一直扎根淮北礦區,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多項技術獲發明、專利授權,10余項創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職業身份不斷“升級”,但楊杰始終沒有離開一線技術崗位,工作中不是在生產一線攻關技術難題,就是在各種培訓班上同工人們交流業務問題,這也讓他對技術工人職業成長問題十分關注。

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通過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十四五”期間,實現新增技能人才4000萬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比例達到30%。“這對廣大技術工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要真正實現方案目標,必須讓相關政策真正落地。 ”楊杰表示。

對此,楊杰專門進行了深入調研,并撰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在報告中,他提出了完善技術工人成長機制、加大對一線技術創新的獎勵力度、建立技術人才常態化培養學習制度等 10項建議。

“只有讓大家看到技術工人崗位有前景,才會有更多人加入到技術工人隊伍中來,并愿意扎根一線鉆研技術。 ”楊杰告訴記者,這兩天,他正在對調研報告作進一步修改完善,把收集到的工人心聲寫入今年全國人代會的代表建議中。(記者 范孝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人大代表 國內空白 技能人才 職業通道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