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安徽的一張閃亮名片,如何把安徽科技創新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2月25日,全省科技工作會議召開,打響了我省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科技創新策源地的一記發令槍。
2021年,安徽區域創新能力位列全國第8位,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方陣;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首次突破萬家大關,高新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加速涌現,全省吸納、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躍居全國第6和第9位,連續5年實現“進”大于“出”……會上,總結了去年一年的工作成效,一系列的亮眼成績表明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如何做好今年的科技創新工作?
會議提出,2022年全省科技創新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2.5%左右,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2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500家左右,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增長30%、12%左右,區域創新能力力爭保持全國前8位。
目標已然繪就,安徽科技創新將加速奔跑。省科技廳廳長羅平提出,全省科技創新工作要準確認清和把握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新要求,聚焦全省科技創新的短板和差距,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原始創新引領,增強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積極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努力建設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聚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技術轉移轉化“大循環”。啟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育強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筑強科技成果熟化孵化平臺,建強科技成果對接交易平臺,優化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支撐,推動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三是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服務三次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實施科技強農行動計劃,深化人工智能“雙招雙引”,強化科技服務民生發展。
四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科技創新創業良好生態。持續健全科技創新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科技人才引育使用機制,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提升科技治理工作效能,努力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社會氛圍。
五是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促進區域創新協同發展。加強創新資源對接,共建公共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等,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推進科技振興皖北和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創建國家高新區,加強創新型城市建設等,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構建更加開放的科技交流合作機制,深化科技對外開放合作。
“做好今年的科技創新工作,是一場大考和嚴考,全省科技系統要努力交出一份高分答卷。”省科技廳黨組書記蔣曦表示,全省科技系統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發揮創新引領驅動作用,進一步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只爭朝夕、加壓奮進,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堅決做到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創新結碩果,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徐慧媛 李軼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