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總量穩定增長、持續優化信貸結構、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債券融資規模穩健擴容……去年我省金融運行呈現總量合理、結構優化、利率下行的特征,主要金融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據了解,2021年末,全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 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4%,較上年同期提升0.49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三、中部第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8個百分點;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5.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32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十一、中部第三。其中,2021年新增貸款6627.72億元,增量位列全國第十、中部第二。
“5.8萬億元”這個數字的背后,不僅有信貸總量的增長,更有質的提高。
“去年以來,多方合力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引導更多信貸資源投向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調查統計處副處長姜陽介紹,截至2021年末,我省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365.28億元,同比增長22.8%,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9.9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2804.27億元;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475.54億元,同比增長15.6%;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8%,企業獲貸率達78.2%;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835.67億元,同比增長37.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4.9個百分點;涉農貸款余額為18267.8億元,同比增長 13.5%;綠色貸款余額為4214.91億元,同比增長45.8%。
政策“直達性”提升,精準滴灌小微企業。 “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突出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使用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2021年末,全省再貸款再貼現余額923.9億元,累計發放1686.1億元。 ”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貨幣信貸管理處副處長姚豐表示,自2020年6月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新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推出以來,我省共計支持金融機構為6.4萬戶普惠小微企業1032.78億元貸款提供延期還本付息,為22.88萬戶普惠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514.83億元。
2022年,兩項直達實體經濟工具接續轉換政策落地,轉化為常態化工具。姚豐介紹,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從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銀行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按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鼓勵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從2022年起,將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納入支農支小再貸款支持計劃管理、滾動使用,必要時可再進一步增加再貸款額度。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可向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優惠資金支持。
金融機構讓利實體經濟,企業獲得感明顯增強。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我省金融機構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為4.28%,較上年同期下降0.43個百分點。分規???,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4.96%,比上年同期下降0.31個百分點。按投向看,新發放制造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5%,其中信用貸款利率為3.24%。
“2021年共發行人民銀行管理的債券5338億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較上年同期多發行566億元。其中,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182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3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姚豐表示,債券融資規模穩健擴容,重點債券品種取得新突破。全國首單鄉村振興項目權益出資型票據、民企支持工具鄉村振興債券和農墾類企業鄉村振興債券相繼落地安徽。(何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