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輿論 > 正文

北交所迎來11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2000億元

走進2022年服貿會首鋼園區,記錄新三板和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展歷程的展板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北交所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開市。截至2022年9月2日,北交所已迎來11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2000億元。平穩運行9個多月來,這一新設平臺匯聚優質企業、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功能持續完善。

從2013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起步,到2021年“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再獲提升。

北京市副市長靳偉在服貿會2022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上表示,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以來平穩運行,基礎的制度經受了市場的檢驗。

目前,北交所110家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占比77%,民營企業占比90%。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是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力量。北交所的設立,對于增強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能力意義深遠。北交所市場設立以來運行總體平穩,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數據見證北交所市場發展。目前,北交所市場公開發行融資累計超235億元,投資者開戶數超513萬戶,超500只公募基金布局。

據統計,開市以來,北交所日均換手率約1%,流動性水平整體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流動性特征。

“從交易來看,北交所成立后交易活躍度大幅改善,日均成交額與日均換手率均較改革前原新三板精選層明顯提升。”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說。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北交所已實現優質企業初步聚集。上市公司覆蓋工業材料、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體現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創新形態。

近期,北交所債券市場也平穩起步,已有多單地方政府債順利發行。

北交所定位于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與滬深市場形成錯位格局。目前,北交所制度規則結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做出諸多差異化安排,體現包容、錯位、靈活、普惠特點。

北交所開市以來,中信建投證券已參與了超過10家北交所企業的保薦上市工作。在2022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中信建投證券展臺前,公司投行人士表示:“北交所準入制度突出多元,設置四套并行的發行上市標準,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特征創新企業;融資制度突出靈活,按需、小額、多次的接續融資機制,契合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要。”

據統計,北交所市場公開發行平均每家融資2.1億元。這些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期間平均開展2次定向發行,單次融資約5000萬元,有效助力中小企業成長壯大。

“相對而言,北交所服務對象精準包容,發行上市更為便捷快速。”田利輝說,“北交所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治理規范和激勵工具,有力促進百余家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也為眾多未上市的中小企業增強了發展信心。”

統計顯示,今年北交所上市、新三板掛牌申報家數同比分別增長1.83倍、2.04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服貿會首鋼園區 北交所開市 上市公司總市值 服務中小企業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