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疫情防控,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城鄉社區采取積極措施,更需要每個公民盡心盡責。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自覺對“樂觀偏差”說“不”。政府、社會和每個人共同發力、齊心協力,一定能織密“防護網”,筑牢“防火墻”,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打贏這一波疫情防控阻擊戰。
8月10日,北京市召開第23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市、區住建委監督執法機構出動全部力量,完成新一輪全覆蓋檢查,發現順義新城第13街區居住用地、托幼用地、文化活動用地和綜合性商業金融服務業用地項目等項目存在施工現場生活區未封閉管理,未見專人對進入人員進行測溫、登記及核對人員“北京健康寶”等問題,對存在相關問題的6個項目給予通報批評。(相關報道見A3版)
上述建設項目存在的生活區未封閉管理、無專人對進入人員測溫登記等問題,表明目前本市一些部門、單位疫情防控工作不力,落實防控措施不嚴不細,必須引起高度警惕。近日,媒體記者多路出擊,暗訪北京市內各大公共場所,發現臨街商鋪、公園、商場、居民區循環播放著廣播提示、張貼宣傳標語,人們的疫情防控意識普遍提高,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測溫掃碼松懈、消費者不戴口罩、餐飲區混坐、扎堆聚集等防控漏洞,實在令人擔憂。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環節都關乎大局和全局,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疫情防控,關鍵在人,如果有一項工作或某個環節出現小紕漏,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出現大問題。最典型的例證是,南京人毛某前往揚州,頻繁活動于揚州市區多處人員高度密集的飯店、商店、診所、棋牌室、農貿市場等地,且未按防控措施要求向所在社區報告,隱瞞行程,致使疫情在揚州市區擴散蔓延,造成極其嚴重后果。誠如專家所言:“一個人的任性妄為,感染了一座城”,教訓非常深刻。
近期,國內部分地區相繼發生本土疫情,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正所謂“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疫情防控容不得半點含糊。現實中,極少數人無視防疫規定、我行我素,率性而為,令人憤慨而心憂。媒體記者暗訪某公園,看到一群票友在面積狹小的亭子內唱曲兒,大多數沒有正確佩戴口罩。問及為何不戴口罩,一名票友滿不在乎地說:“戴著口罩唱曲兒不方便,這處亭子周邊少有游客光顧,而且通風很好。”這些人憑什么如此自信?哪來的膽量?
大量事實表明,盡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仍有一些人心存僥幸和麻痹大意思想。專家分析,“樂觀偏差”是一些人產生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主要原因之一,疫情防控必須堅決摒棄“樂觀偏差”。
所謂“樂觀偏差”,是指個體在與他人作比較時,形成的一種錯覺,認為“好事情更垂青于自己,而壞事情更眷顧他人”。經過去年全國上下奮力抗擊疫情并取得階段性勝利,我們對國家整體抗擊新冠病毒的能力,對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績和未來前景持樂觀心態,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當前“德爾塔”變異株來襲,國內疫情呈多點散發態勢下,如果我們放大樂觀心態并形成“樂觀偏差”,就會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產生認識偏差,甚至輕視疫情的嚴重性,漠視自身和他人健康風險,為圖自己方便或一己私利,肆意違反防疫規定,造成疫情風險隱患。如此一來,害莫大焉!
疫情遠未絕跡,風險就在身邊。加強疫情防控,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城鄉社區采取積極措施,更需要每個公民盡心盡責。細節決定成敗,意識決定行為,每個人都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自覺對“樂觀偏差”說“不”,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規定,積極履行公民責任。
政府、社會和每個人共同發力、齊心協力,一定能織密“防護網”,筑牢“防火墻”,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打贏這一波疫情防控阻擊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