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正文

推動農村地區廁所革命 汕頭將全面實施“九大攻堅行動”

“汕頭將全面實施‘九大攻堅行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近日,汕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溫湛濱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汕頭經濟特區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1086個村居中還有872個以農村形態為主。近年來,汕頭市委、市政府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打好的第一場硬仗,下定決心、下大力氣整環境、補短板,解決了一批環境問題,探索了一套有效做法,得到了一方群眾認可,全市1156個自然村已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

人居環境改善

造福437.2萬農村群眾

南方日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農村“美麗經濟”的基礎和第一抓手,汕頭是如何打好這場鄉村振興“開局戰”的?

溫湛濱:這幾年,我們堅持整治先行,大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把“全市872個村(涉農社區)建設成為干凈整潔村,改善全市437.2萬農村群眾人居環境”列為2021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通過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全面推進農村“三清三拆三整治”。汕頭農村累計清理亂堆亂放64萬處,清理垃圾雜物90萬處,清理水面漂浮25萬處,拆除亂搭亂建13萬處,干凈整潔村比例已達100%,美麗宜居村比例已達53%。

我們堅持短板先補,加快垃圾污水設施建設。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上,汕頭已全面建立“一縣一場”“一鎮多站”和“一村多點”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汕頭已建有縣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7座,鎮級垃圾轉運站151座,村級垃圾收集點6166個,配備了9482名村莊保潔員。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8720噸/天,農村地區保潔覆蓋面達100%。

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上,汕頭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三年行動,累計投入資金約55億元,完成全市1156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已有926個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治理率為80.1%,累計鋪設雨污分流管道近1.5萬公里,接通約90萬農戶。

同時,我們還堅持廁所先改,推動農村地區廁所革命。堅持“小廁所、大民生”,把農村改廁工作列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優先事項。2019年以來,汕頭通過制訂政策措施、編制技術規劃、落實財政獎補等措施,全面消除了農村露天糞坑,全面普及了農村衛生戶廁。在此基礎上,汕頭組織開展農村廁所問題摸排整改,完成90萬戶農村戶廁的摸排,查出問題戶廁1056戶;完成1914座農村公廁摸查,查出問題廁所23座,并建立問題臺賬,逐一落實整改。

兼顧“面子”“里子”

做強鄉村產業

南方日報:剛剛閉幕的汕頭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五年新藍圖。接下來,汕頭如何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讓鄉村從“面子”美到“里子”?

溫湛濱:汕頭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以精細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努力打造糧蔬、水產、畜禽3個百億元級產業集群。實施農田整治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03萬畝。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完善倉儲保鮮冷鏈及物流服務設施,延長農產品消費端。實施品牌強農戰略,積極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打響牛肉丸、獅頭鵝等100個農業品牌。推動南澳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探索“海洋牧場+深水網箱”模式。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擴建2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拓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農村新型服務業,讓農民獲得產業鏈增值收益。

汕頭特別注重人居環境與產業發展并行,在做到“村村有景”的同時,大力發展“村村有業”,以農旅、文旅引領村莊經濟發展,努力將“美麗鄉村”轉變為“美麗經濟”。汕頭已創建中國傳統村落1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中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條。打造了“海韻鄉村”南澳縣示范片、“潮汕水鄉田園風光”潮陽區示范片、“潮音僑韻風尚家園”潮南區示范片。濠江區以人居環境整治“升級版”為基礎,連線連片打造鄉村旅游路線,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做法得到省委農辦的肯定。

打造“紅色僑鄉”“潮汕風情”風貌帶

南方日報:根據汕頭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的部署,汕頭將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著力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具體有哪些安排?

溫湛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未來,汕頭將把握三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深入推進鄉村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實現8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建成100個以上特色精品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5%以上,全域完成農村廁所改造提升任務。健全農村保潔機制,推動農村垃圾、污水、廁所等相關設施一體化運維。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增硬底化村內道路2000公里,基本實現自然村內路面硬化。加強傳統特色村落、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利用,支持各區(縣)打造各具特色的“紅色僑鄉”“潮汕風情”美麗鄉村風貌帶。

二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土地入股、資金參股等模式,激發農村發展內生活力,到2025年實現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15萬元。開展農村承包地流轉獎補,力爭全市農村承包地流轉面積達到50%以上,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建立農民公寓聯審聯批制度,多形式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推進澄海區蓮下鎮、潮南區兩英鎮城鄉融合發展省級中心鎮試點工作。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文旅名鎮。

三是保持穩定長效脫貧。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動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優化配置,開展組團式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在60個鎮(涉農街道)打造“五個提升”亮點工程。積極爭取中央蘇區政策,用足用好革命老區政策,支持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推動老區全面振興。

汕頭鄉村振興成績單

●汕頭30個鎮和30個涉農街道已全部完成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進駐,共有隊員527名。向146個重點幫扶村(社區)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在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廣東主會場,汕頭發布強農惠農富農八個“大禮包”,涉及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農田整治提升行動、農村長效保潔機制、農村實用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以及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雨污分流、廁所革命、5G+數智化新農村等方面,其中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增建農業產業園、農田整治的扶持資金共達15億元。

●2021年10月29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廣東有三個案例入選,汕頭市的“建立村級小清單賦能鄉村治理‘大智惠’”名列其中。(記者廖奕文辛均慶張偉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