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富 > 正文

義井小吃街:兒時煙火今更盛 天天短訊


【資料圖】

掃碼看視頻。拍攝:胡續光制作:李浩瑜

天南地北的美食匯聚在這里,每逢周末,這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對于太原人來說,義井小吃街不但帶給我們舌尖味蕾的滿足感,更承載著一代人兒時的記憶。事實上,時至今日,位于長風西街的義井集貿市場,既是著名小吃街,亦是網紅打卡地。
    經過幾次修繕、整改后的義井小吃街,已有37年的歷史。2019年6月,萬柏林區重新打造了小吃街,為市民再續前緣,重啟大家心中的那份掛念。這里的小吃種類豐富,有鐵板燒、麻辣燙、炸串、鹵煮等,其中,最為出名的是義井沾串串,蒜蓉味、麻辣味、芝麻醬味、孜然味……各種口味俱全,不僅滿足了食客的味蕾,更讓這條小街充滿了溫馨的煙火氣。
    煎炸聲此起彼伏 攤點前人聲鼎沸盛夏時節,義井小吃街里“煙火氣”越來越濃,美食的吸引力,讓漸入黃昏后的義井小吃街聚起了人氣,熱鬧的小吃消費讓這條街道煥發出活力。
    在山西太原,這里是非常出名的小吃夜市,每天都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往。每天下午4點開始,義井集貿市場內便早已人頭攢動,小吃攤點陸續開門營業,攤前擠滿了顧客。鍋里的煎炸聲此起彼伏,鍋鏟的碰撞伴隨著升騰起的油煙,底油和炭火激發出的食物香氣,這些景象相互交織,十分熱鬧。
    “今年天氣漸暖,小吃街的客流量恢復如初。摩肩接踵的景象帶回來了久違的商貿繁華,這讓小吃街里的商家和消費者們都感到欣喜。”6月19日,義井小吃街負責人牛潤海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義井集貿市場建于1986年,最初市場和別的集貿市場一樣,主要都是做一些農副產品的交易,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大家對于閑暇時能吃口現成飯的愿望推動了一些特色小吃的發展。2019年后半年,義井小吃街重啟。直到現在,共有40個門面房,33個檔口,開飯店的硬件條件越變越好,成為當地知名的夜晚食堂。
    走進義井小吃街,每一個攤點前都是人聲鼎沸的景象。店主李建國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義井沾串串是小吃街的明星小吃,更是咱們龍城民間的特色小吃。各色菜品煮熟后,蘸取各種口味的醬,一次能吃到十幾種口味,非常受年輕人喜愛。剛開始做沾串串時,蘸醬口味只有四五種,發展到了現在有十多種,老少皆宜,大部分人的口味都能滿足。”
    另一家店主吳佳朋則說,“消費者里年輕人居多,他們大多喜歡吃甜口,所以我們一直在改進口味,沾串串變成了甜口醬,市場反應挺好。別看小吃攤小,那也得不斷創新才行。”
    在小吃街里,賣鐵板燒的王師傅夫妻二人出攤時有明確分工,丈夫主要負責鐵板燒烤,妻子負責點菜、上菜、收錢。多年的練攤經驗使得他們配合默契,即使食客有很多,兩人也從不手忙腳亂。王師傅的鐵板燒火候把握得好,烤出來的素菜汁水足、葷菜肉質鮮,再搭配他自己研究出的鮮香麻辣的調料,很受食客的喜愛。“在這個小吃街上,每家口味都很好。只要有顧客說誰家的鐵板燒不錯,那就算是成功經營了。”他說,“我打算在這兒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動為止。以前是努力賺錢供子女上學,現在還要努力賺錢幫助子女成家,我們兩口子再攢點養老錢,還要孝敬老家的父母,等需要看孫子時,再考慮退休。”他笑稱,這個小吃攤“負擔”還挺重。
    小吃滿街飄香 食客流連忘返一路走過,麻辣烤串、麻辣燙、水果撈、卷面皮、涼粉、炒酸奶……小吃滿街飄香,讓食客們流連忘返。
    一位帶著孩子的市民說,“放學后帶孩子來休閑休閑,這里一站式吃到各種小吃,我覺得挺好的。”另一位市民表示,煮串串人均10元,炸串串人均十幾塊,烤魷魚20塊,臭豆腐6塊錢,卷面皮8塊錢,兩個人幾十塊就能吃得很飽,超實惠。“這里小吃多,是年輕人的美食天堂。”一位從迎澤區下班就趕來的市民說,“我經常約好友來這里,吃麻辣燙、沾串串等小吃。義井沾串串名氣挺大,我經常吃蒜蓉味、麻辣味。一塊錢五六串,不分葷素,平價美味,我們每次來,一人先吃10塊錢的量。”
    將近40年的發展,義井小吃街從小區門口的攤位,到現在小有規模的門店,從當年三三兩兩的散客,到如今熙熙攘攘的人群,這里在一天天的煙火氣中逐漸興旺。
    一位店主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每天能賣200多單,每天的營業額在數千元,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大幾千元,前段時間火爆時,也有萬元左右。現在人多,掙錢也多,干得更有勁兒了!養家糊口以外還有富余,我計劃今年搬新家,給家人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摩肩接踵的顧客涌入小吃街,讓經營商家喜上眉梢,他們紛紛表示最近生意很紅火。“每天的招牌菜都會賣斷貨。”老店灌腸、螺螄粉的經營者如是說。一家賣卷面皮的店主則表示,天氣不錯時日營業額最高能有三四千元。一位經營炒酸奶的店主也坦言,這段時間的營業額相比之前翻了一番。
    王記串串香店主王元林一家,在義井賣沾串串20多年了。“我們家開始賣沾串串,最早是1997、1998年時,當時我父母和姐姐3個人在這里創業,我還在上學。學校畢業后,我去廣東打工一年多。本想在外地打拼一番,可是家里小吃攤生意太好了,父母和姐姐3個人都忙不過來,于是我從廣東回太原給家里幫忙。這一幫,就幫到了現在。”王元林一邊忙活著招呼小吃攤,一邊講道,“最開始創業時,我們沒有門面,就是一個簡單的地攤兒。我還記得,每天出攤就是一個推車,一個玻璃架子車,架子里擺滿了菜品,推車上擺上蘸料,就算是開攤了。后來市場不斷更新改造,現在不僅有了店面,還安裝了空調,衛生、舒適度提升了很多。”
    王元林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我父親說,我家開始賣沾串串時,義井小吃街已經有4家,其他家陸續都倒閉了,只有我家一直在堅持著。這個攤點養活了我們一家二三十年。”與王元林有同樣經歷的店主還有不少,一條小吃街,養活了數百個家庭。
    推陳出新 打造夜經濟集聚區萬柏林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艷梅表示,這些年市場不斷優化經營環境,提升服務質量,推陳出新,萬柏林區將這里著力打造成集美食、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夜經濟集聚區。為此,小吃街有了獨特的味道,美味小吃更加深入人心。對于很多市民來說,義井小吃街里有他們兒時的味道,來一趟義井,每個人都幸福滿滿、飽腹而歸。
    牛潤海介紹,隨著太原創城的不斷深入,市場原有簡陋的大棚土路,被寬敞明亮的市場代替。商戶的門頭廣告牌做了統一化,市場的垃圾區、配電室通過創城軟硬件設施改造,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現在,在原有的小吃基礎上新添了許多新穎的美食,有海南的清補涼、老北京鹵煮、四川苕皮等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現在市場商戶有40家,通過街道辦事處、市場監管、城管、消防等各部門大力幫扶,市場的發展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也帶動了整個區域的消費提升。
    張艷梅說,太原市萬柏林區政府為保留這張具有代表性的市民生活名片,下一步還將積極為小吃街店鋪謀求好的經營爆點。觀太原美食版圖,像義井小吃街這樣的“舌尖上的名片”還有很多。政府不僅要讓多元美食打開本土“吃貨”的味覺地圖,也要讓美食文化更好交融,讓各地游客愛上“太原味”。將美食與文化深入融合,注重提升文化味,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更具內涵、更有活力的美食文化體驗。放眼未來,期待更多像義井小吃街一樣的美食文化名片不斷涌現,讓這張城市名片更加閃亮。
    

山西晚報記者 張磊
    

相關政策今年,太原科學規劃、有序推廣特色餐飲街區試點經驗,在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中,合理布局商業區域,步行街,商品集散地,并對該區域場景、環境實施改造提升。加強太原市對發展商業經濟獎勵政策、對商業集聚區的標準進行宣傳,指導企業在發展建設中,提高品質,優化環境,推動業態創新。
    夜間經濟是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手段,與創城和城市管理緊密結合: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不能影響群眾日常出行;不能影響環境衛生和市容環境,實現社會效應和群眾便利的有機結合。在交通配套方面,為了延長夜經濟集聚區公共交通運營時間,太原還根據需求加大共享單車調運力度,引導出租車企業和網約車平臺加強重點區域的夜間車輛調配。
    
    1.位于長風西街的義井集貿市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2.義井小吃街的小吃種類豐富,最為出名的是義井沾串串。
    3.走進小吃街,每一個攤點前都是人聲鼎沸的景象。
    4.義井小吃街的“煙火氣”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往。
    

山西晚報記者 胡續光 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