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端午假期,民眾出行愿望高漲,多地景區也迎來客流高峰。
山西省內外的千名學生來到應縣木塔感受當地的文化傳承。應縣木塔是中國榫卯建筑的代表,被稱為“中國斗拱博物館”,講解員利用模型給孩子們進行現場教學,讓孩子們感受榫卯結構的獨特魅力。
在山西太原青銅博物館“文物里的端午”小課堂中,講解員為孩子們講解端午起源、名人傳說、節日習俗。其中,考古發現的漢代博山爐等文物讓孩子們在了解端午歷史、習俗的同時,感受著中華文化的博大內涵。
貴州銅仁碧江區的錦江是湖南沅江的上游。端午當天,有79支龍舟隊伍在細雨中同場競技、激流奮進。龍舟競技結束后,當地還上演了搶鴨子大戰。據了解,端午節搶鴨子這一習俗起源于北宋時期。在當地,能在路上飛、水里游的麻鴨是好運的象征,端午能搶到鴨子就意味著接下來有好運。因此,這一端午習俗流傳至今,這也是當地群眾參與度最高的項目。
以“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為主題的泰山端午非遺大集開市,500多個非遺項目可觀看、可品嘗、可體驗。泰山皮影、泰山糖畫、老銀匠等幾十個非遺傳人現場秀“絕藝”,游客親自參與體驗制作過程,觸摸非遺的歷史、技藝和美好,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端午節假期期間,南京市舉辦了各種各樣慶祝端午節的活動。不僅有傳統的劃龍舟、包粽子、掛艾草等活動,今年更是在這些傳統習俗上,有了新的創新。在美麗的金陵茶村黃龍峴里,這里正在上演一場“峴里十年、茶鄉蝶變”的茶鄉音樂節,給市民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過節體驗。
南京市演藝集團市場部負責人 范曄: 比如我們選擇的《紅樓夢》這個主題的音樂會,其實和江寧這片沃土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希望大家于山水之間來聆聽美麗鄉村,于民族音樂當中感受名著的力量。
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