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盤盤龍都人民的“醫靠”

【寄語】

數據是新時代“石油”,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各有關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積累了大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數據。如何打破數據的“沉默”,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需要打開“大數據思維”,開拓“深一度眼界”。即日起,濮陽市聯合河南日報,開設《數讀濮陽》專欄,通過解讀數據,反映發展趨勢,傳遞發展信心,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濮陽市委書記萬正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點評人

逯彥萃 河南日報記者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如何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全面小康提供不竭動力?醫學科技是保障!

剛剛過去的7月,重建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正式揭牌。河南播下全省醫療衛生事業做優做強的新希望,同時也為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醫靠”科技創新。

濮陽,近400萬人的“醫靠”怎么樣?一系列數據值得分析。

首先,人均優質醫療資源靠前。就拿三級甲等醫院的數量來說,濮陽當前有5家,總量緊追鄭州、洛陽、南陽和開封,穩居第五位,人均擁有數量僅次于鄭州,位列第二。如果說三級甲等醫院是一個區域的醫學高峰,那么基層醫療機構就是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在濮陽市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占比達到82.04%,位居全省第一梯隊,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全科醫生4.03人,超額完成國家指標。

其次,中醫發展后勁兒十足。濮陽市為了將中醫事業推向新高度,2023年,將推動縣級公立中醫院全部達到二級甲等,新建25個中醫館(中醫堂),創建11個示范中醫館(中醫堂),完成3個省級中醫區域診療中心建設。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不得不說,濮陽市用實際行動將國粹中醫藥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時代,濮陽市正不斷向醫學科學的廣度和深度進軍,百姓的“醫靠”將更加堅實,推動建設“健康中原”的動力更加強勁。

一線探訪

“真沒想到現在做個手術傷害這么小”

□本報記者 逯彥萃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鵬宇

“8月7日手術,8日我就能下床了,真沒想到現在做個手術傷害這么小!”8月9日,濮陽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的患者孔維臣說起這次微創治療,贊不絕口。

話匣子打開,孔維臣提起了9年前那次手術經歷,不斷咂嘴,搖頭。“跟現在比,差太遠了!”

那時的孔維臣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在“家門口”治不了,不得不到省里的大醫院做手術。“從濮陽到鄭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排了多少隊!”孔維臣說,“現在我身上還有一條20來厘米長的疤。”

今年5月中旬,他又被確診為“鄰椎病”。簡單說,就是之前手術過的鄰近關節段蛻變后引起的增生和間盤突出。要根治,還得再做手術。

“剛開始,孔維臣心里直打鼓,一心想跑到北京開刀。”濮陽市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醫師董憲杰說,“我好給他寬心了,反復講現在的微創技術的原理,聽說創傷非常小,他才算放下心。”

一旁的孔維臣笑了。說起這次在“家門口”開刀比到外地治療的好處,他還算了一筆賬:節約了路費、住宿費,報銷比例更高,至少能省出來萬把塊!

濮陽市人民醫院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本欄圖片均為濮陽市人民醫院供圖

濮陽市人民醫院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方面先行先試,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患者在醫護幫助下積極進行康復訓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