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本報記者 石可欣
7點半起床,早餐是雞蛋、牛奶、饅頭和小菜;上午曬曬太陽、聽聽廣播;午飯有葷有素,有米有面;下午與其他老人聊聊天;晚飯后在院子里散步活動……這是今年97歲的老人趙景然在許昌市襄城縣湛北鄉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一天。
“前段時間,俺閨女說家附近敬老院變成了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看完俺就決定住在這兒了。”8月10日,趙景然告訴記者,“這里離家近,有人照顧,給子女減輕不少負擔。”
服務中心主任李麗告訴記者,湛北鄉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前身是湛北鄉敬老院,按照全省鄉鎮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轉型工作部署安排,今年5月開始,在滿足特困老人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他們用富余床位為社會老人提供住養服務,向周邊老人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并將服務滲透到村級互助養老機構,惠及農村居家老人。
“當前,我省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深,養老尤其是農村養老問題越發凸顯。農村特困老人供養需求發生變化,面向特困老年人的鄉鎮敬老院養老床位出現富余。”省民政廳副廳長楊蕾介紹。
今年,省委改革辦將鄉鎮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轉型納入7個微改革事項,省民政廳將其作為2023年推動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短板的重點工作內容,進行具體部署。
在認真測算現有機構面積數、床位數、入住人員數等多項指標的基礎上,我省制定印發了《河南省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設置運營服務指引》,明確對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相關要求。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采取分批支持辦法,對鄉鎮敬老院轉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項目進行資金補助。
楊蕾告訴記者,目前全省各地正在轉型的鄉鎮敬老院已面向社會開展宣傳,這不僅解決了社會老人特別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無處托養、家庭勞動力得不到解放的難題,而且盤活了敬老院原有閑置資源。
“從鄉鎮敬老院到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變化的不只是名稱,背后體現的是完善鄉鎮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服務現代化的努力。”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牛衛國表示,“我們將會同省民政廳等相關部門,及時總結各地示范性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轉型經驗,建立健全鄉鎮特困供養服務機構轉型改革長效機制,加快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持續為農村老人幸福‘加碼’。”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