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街商鋪的商票和商票上的印鑒
上世紀90年代的德化商圈(資料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屈曉夏 實習生 賀倩/文 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3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聯合鄭州二七特色商業區管委會、知乎城市河南共同發起了“尋覓老鄭州記憶”征集活動。
此次活動推出后,收藏愛好者鄭福堂先生為我們展示了他個人珍藏的關于鄭州的特殊“記憶”——印鑒。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化商圈風貌
從圖書業到服裝業,再到木器業、五金器材業……鄭先生收集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鄭州早期德化商圈老商號的印鑒,這些印鑒見證了鄭州商業的繁華和興衰。
德化街的“合記廣文筆墨莊”、二七路的“同盛祥銅鋪店”、正興街的“林茂木器店”、泰康路的“福興永五金鐵號”……據鄭先生透露,其中不少商號甚至是民國時期商號的延續,商票上顯示了各種經營品種,透過真真實實的老物件兒,仿佛老鄭州繁榮的商業景象就在眼前再現。
商票上的商號印鑒,勾勒出新中國成立初期德化商圈風貌,也將當時鄭州商業繁華的真實樣態還原出來。
通過這些珍貴的收藏可以發現,從民國時期直至本世紀初,鄭州的商業中心就在二七,而鄭州的金融中心正在德化商圈。百年德化街、百貨大樓、亞細亞到現在的國貿360、建業凱旋廣場、丹尼斯大衛城,鄭州商場的發展與變遷,從來沒有停止它前進的腳步。
回望特殊的城市記憶
德化街始建于公元1905年。
1901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后,帶動了鄭州商業的發展。當時的河南巡撫陳龍奏請清政府批準,將鄭州辟為商埠,并在鄭州周圍著手規劃道路建設,這才形成了德化街。
作為鄭州最早的商業街,這條百年歷史名街鐫刻了鄭州商業發展屢次變遷的印記。1987年,德化街街區開始迎來蓬勃發展,一批諸如亞細亞商場的新建筑在德化街拔地而起,隨之而來的就是聞名全國的“二七商戰”。
“二七塔上的樂曲響了,時針指向晚8點。落日余暉未散,德化街的路燈、店燈,櫥窗里的霓虹燈都亮了起來。這條街上90多家大大小小的商店都延長了營業時間,一片繁榮景象……”這是鄭州當地媒體筆下上世紀80年代的德化街的勝景。
回望這段特殊的城市記憶,讓人不禁感嘆鄭州商業的風云變幻,這一路走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經濟的迅猛發展,也見證了老鄭州人“一塊抹布”的艱苦奮斗精神。某種程度上,這不僅是鄭州文化的一部分,更是鄭州城市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商票印鑒,不僅記載了商業發展的歷史,更見證了城市變遷的輝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