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郭歌
(相關資料圖)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開館,6月8日至6月11日向公眾開放。作為參展省份之一,本屆文博會河南展館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為主題,以老家河南、大美中原、黃河之禮、文化豫軍四大板塊作為主線貫穿始終,深度詮釋河南文旅文創“融”出的一片新天地。
今年文博會河南館面積達459平方米,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文化旅游類、新聞出版類、工藝美術類、藝術品類、創意設計類等數十個類型的展品2000余個,是近年來河南館展品數量、展示形式較多的一屆,都有哪些新看點?
看點一:“老家河南”文脈地圖,帶領觀眾看懂“厚重河南”
進入河南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代表河南歷史的河南文脈地圖主題形象墻,采用的是反映河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夯土墻顏色,傳遞河南人民對滄桑歲月、祖先文明的敬畏。
河南文脈地圖將厚重的裴李崗文化、中國考古學誕生地的仰韶文化、中國最早的都城二里頭等進行集中展示,以時間為脈絡,將仰韶之光、宅茲中國、甲骨文化、華夏古都等歷史文化進行了串聯,突出河南底蘊深厚的歷史資源和傳承有序的文明演進,同時,重點展示了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國最早的樂器——賈湖骨笛和大國之重器司母戊鼎、婦好鸮尊、蓮鶴方壺等極具代表性的國寶文物,有力彰顯河南在華夏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突出貢獻。
在感受到文物國寶歷史文化和藝術魅力的同時,現場還將聆聽世界最古老的彈撥弦鳴樂器箜篌所奏響的天籟之音。
看點二:尋根問祖 “老家河南”
作為五千年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姓氏文化的內涵豐富而深刻。它積淀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國脈、文脈,形成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信息學遺產,生動而具體地反映著我國歷史的社會形態演進、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以及歷代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習俗的發展和變革。
形形色色的姓氏尋根追宗,全不能避開河南。“河南省社科院研究發現,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300個中華大姓中,有171個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頭在河南;前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個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這些姓氏涉及當代華人的90%。”在老家河南版塊,河南展區用一整面姓氏墻集中展現了起源于河南的78個姓氏,同時,現場也圍繞姓氏文化所創作的文創展品,在與觀眾互動的同時,更集中呈現了河南豐富的姓氏文化。
看點三:博物館文創集中呈現 文化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河南是博物館大省,厚重的館藏文物為文創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近年來,河南各類博物館圍繞館藏文物所創作的文創產品頻頻“出圈”,讓文物不再只是塵封的記憶,而是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產生了力量情感共鳴,增強了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本屆文博會河南展區以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文創專業委員會為依托,整合了全省22家知名博物館所創作的優秀文創產品進行集中展示,不出展館看遍文創河南。
看點四:技術創新,沉浸體驗出彩河南新氣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黃河文明在兼容并蓄中不斷發展進步。我們從來就不缺能講好故事的IP,當這些優秀的文化品質,遇上AI互動、全景大屏、VR、AR、3D、元宇宙等創新手段,就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現場,觀眾可以通過全景大屏如同身臨其境地行走在河南的大美河山中,騎上“單車”沉浸式“行走”在“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萬國咸通”的東京夢華,見證千年商都的現代之美、感受巍巍太行的精神之美,讓觀眾讀懂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蘊,讀懂新時代河南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展現河南的文化出彩新形象。
看點五:創意驅動,文創產品大放異彩
河南展館內,文化的創新性轉化和傳統技藝的時代性煥新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結合“國潮當紅”的創意亮點,選取省內文創企業在河南厚重文化的加持下,輔以新奇有趣的創意設計所創作出的有內涵、有故事、有生動的趣味文創精品、非遺文創精品、數字文創精品(元宇宙、數字藏品等)、精致文創食品(牡丹茶、信陽毛尖、地標翻糖蛋糕)等具有歷史之美、文物之美的文創產品,實現可觀、可品、可玩、可買的展示效果,展現河南深挖內涵、創意出彩的文化發展活力,讓中原文化通過文創產品“出圈”傳播。
同時,河南展區還將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方式,選取蘭考音樂小鎮,鎮平縣石佛寺鎮玉雕產業、確山縣提琴產業、固始縣三河尖鎮柳編產業、寶豐縣趙莊鄉雜技魔術產業、民權縣王公莊畫虎村等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引擎,在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成績。
看點六:文化豫軍 興文化勇擔當
2022年4月,河南啟動《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計劃實施方案》,圍繞“今”“古”“人”“事”“物”“書”六大版塊,通過全面系統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歷史文脈、深厚底蘊,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鑄文化之魂,大力弘揚中華文化與中國精神,大力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
尤其是河南日報社聚焦“興文化”工程,發揮全媒體傳播體系,在系統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歷史文脈、文化底蘊,推進河南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在中原大地掀起新時代文化傳播新熱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