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慶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場景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楊逍 文/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推進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是鄭州民政重點工作之一,今年,鄭州定下“小目標”:年底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要達到100所。
如今,2023年即將過半,該項工作的完成進度如何?
現場
A地點: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
未經別人同意拿走東西
專業社工協助家長解決孩子的“成長隱患”
進入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杲村黨群服務中心二層,“金水區豐慶路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簡稱“未保站”)和“豐慶路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簡稱“社工站”)的牌子映入眼簾。
幾名家長正在圖書室里給孩子講述繪本故事,該中心還有“幼兒幻想樂園”“科學實驗室”和“親子手工坊”,有的房間柜子里擺放著兒童制作的恐龍、坦克、城堡等手工藝品,電子琴、吉他等樂器……
據了解,在這里,社工組織會針對0~18歲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遇到的不同問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去年暑假,一個6歲的小姑娘在一樓的兒童樂園玩,我們發現了問題。”負責運營豐慶路街道未保站的星光社工服務中心社工王建麗說,這個孩子會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拿走別人的東西。
后來,未保站舉行一次親子手工活動,這個孩子和她姥姥一起參加,本應兩人合作完成的手工藝品,姥姥全都“包辦”,孩子被“晾”在一邊。
但姥姥的疼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孩子的成長。王建麗說,從社工專業角度講,他們屬于支配型家庭養育模式,“孩子的想法沒有得到釋放,缺乏獨立能力”。
經過溝通,此后,這個孩子和姥姥幾乎每個月都會來站點參加活動,社工也在行為習慣、能力培養、團隊協作上對孩子進行輔導,并鼓勵姥姥以“民主型”模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多“做主”,“目前這個孩子還會不定期地參加我們的活動,在行為習慣和社交能力上都有明顯改善。”
B地點: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街道
“網紅”小學生遭網暴
未保站幫其走出困境
鄭州市二七區淮河東路小學北門西側,二七區福華街街道未保站就坐落在這里。
負責運營該未保站的鄭州市金水區青荷橄欖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梁歡歡,是一名資深社工,幫助過許多孩子走出困境。
梁歡歡介紹,曾經有一個上小學的孩子,自己玩短視頻,擁有“10萬+”的粉絲量,“她在視頻中會說自己的學習成績很好,但實際上并不好。”
很快,同學們發現了她的賬號,并留言說她撒謊,很快引發了一場針對她的網暴。
家長和學校老師都很擔心孩子,希望能通過專業社工的疏導,讓孩子重新振作起來。
未保站邀請孩子來參加站點的特殊小組服務,在和同學們數個小時的同組相處后,來到最后的環節,評價對方,自己可以表示是否認同。
“孩子看到,即便是這樣面對面相處,人也不是能準確地評價別人的。”梁歡歡說,活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網絡社交觀,引導其從別人的負面評價中解脫出來,“之后,她刪除了自己的視頻號,在學校也開朗多了。”
進展
建成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38所
作為今年鄭州民政重點工作之一,推進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在年初就已定下“小目標”:年底前達到100所。
“目前全市已建成鄉鎮(街道)未成年人工作站138所,覆蓋138個鄉鎮(街道)。”鄭州市民政局兒童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社會工作處)處長張捷介紹,鄭州在未保站建設方面,堅持打造亮點品牌,明確目標定位,規范建設標準,整合各類資源,促進融合發展,發揮專業優勢,開展關愛保護活動800余場次,惠及未成年人2300余人次。
據鄭州市金水區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會服務科副科長寇銀宏和二七區民政局民政事務處主任李亞勇介紹,目前,金水區和二七區已完成街道級未成年人保護站全覆蓋。
計劃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人才隊伍建設
張捷介紹,下一步,將健全完善“政府主導、民政主抓、部門聯動、鄉鎮履責”的“四位一體”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
“加強‘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專業社工隊伍、未成年人關愛志愿者’四支隊伍能力建設。”張捷說,嚴格落實“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四項制度,夯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基層基礎的重要陣地和工作抓手,延伸基層未成年人保護“觸角”,織密基層未成年人“保護網”。
具體到金水區,寇銀宏表示,要深入開展兒童工作專兼職人員賦能培訓,充分調動身邊資源、拓展服務渠道、挖掘典型案例,實現關愛常態化、服務標準化、陣地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輔導、關愛幫扶、成長教育、社會融入等服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