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王慧玲
許昌,許君以昌。這座源于堯時,因高士許由洗耳于潁水之濱而得名的城市,已走過4000多年的歷程。
【資料圖】
6月5日,為期三天的“全省老記者看河南?許昌行”集中采訪調研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活動由河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許昌市委宣傳部等承辦,來自全省50余名新聞戰線的老前輩參加此次活動,他們深入走訪了許昌襄城縣、魏都區、建安區、鄢陵縣、長葛市等地進行實地采訪調研,感受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通過三天的調研與采訪,許昌印象刻入人心。
讓老記者贊不絕口的“智慧美食”
6月3日,“全省老記者看河南·許昌行”采訪調研活動第一站走進許昌襄城的萬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見證沒有廚房、沒有廚師,僅需48秒就可以做出一碗面的智慧飲食。
一走進智慧未來面館,熱乎乎的包子,香噴噴的油條,可口的牛肉面正出鍋,等老記者們品嘗。“好吃不貴、可口香甜,暖心暖胃”傍邊正在品嘗的老記者同志一邊吃一邊感嘆道,“這技術推向市場,肯定惠民啊!”
“僅需48秒,全程無接觸,就可以做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萬杰公司董事長王曉杰告訴記者,熟面機在從壓面、切面、煮面到拌料、裝盤,全程自動進行。原材料用的是咱河南的小麥,制作出來的面條健康美味,百姓吃得舒心、吃得安心。
作為中國智能主食設備踐行者、智能鮮濕面條機行業標準制定者,萬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智能主食設備和物聯網技術,打造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服務平臺,實現了主食安全標準生產與物聯智能服務,保障了老百姓主食新鮮美味,牢記為億萬消費者主食安全服務的初心。
探秘三國古跡,品味三國文化
要么說許昌的路名最有文化,許昌的大街小巷的路名都是依據三國文化命名的。厚重燦爛的三國文化,是許昌最具時代感、最具核心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的文化資源。作為三國文化的重要承載,灞陵橋是推動許昌不斷向前的最充沛養分、最深沉的重要文化力量。
游覽灞陵橋途中,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老記者同志們冒著雨,邁著矯健的步伐走完灞陵橋。
“許昌,只贊曹,不貶曹。”這是老記者們的共識。據講解員講解:建安五年,曹操俘關羽至許都。關羽不忘舊主,掛印封金,辭曹歸劉。曹操率部追至灞陵橋,賜酒贈袍。關羽疑其有詐,立馬橋上,以刀挑袍,拜揖而去,開啟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壯舉。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曹丞相府、春秋樓、曹魏古城等旅游景點,氤氳著曹魏文化的古韻悠長,擦亮三國文化品牌,帶動產業繁榮發展,散發出“文化的光束”。
盡享綠色康養,擁抱健康養老藍海
“宜居、干凈、舒適,”這是老記者們走進許昌的第一印象,不管走到哪,滿眼映入眼簾的都是蔥蔥郁郁的大樹,寬闊的馬路上少有人來往,隨處可見的公園和健身場所,便利惠民的超市等,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
許昌,不僅考慮現在人居住的生活,還為未來養老的人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著力發展以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主導的綠色三產服務業,促進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做大做強康養產業。許昌市正逐步加快鶴鳴湖、唐韻康養小鎮、長壽山、彭祖閣等開發建設,立足花木、溫泉、環湖、民宿、古剎等特色,培育壯大文旅產業市場主體,打造“國際知名、國內領先、中原一流”的國家級健康養老示范區。
頂端新聞記者了解到,“全省老記者看河南·許昌行”集中采訪調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不但提升了全省媒體對許昌市的認知度和影響力,還加強了許昌市與全省媒體的合作與交流。
活動結束后,意猶未盡的老記者們紛紛表示將發揮新聞工作者的余熱和優勢,未來要走遍河南的大美河山,用自己手中的筆和相機,記錄河南的發展,記錄時代的進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