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每日動態!豫論場丨寬容“賣崽青蛙” 善待“地攤經濟”


(資料圖)

□趙志疆

身穿青蛙服,手里提著一只只充氣“小青蛙”,脖子上掛著收款二維碼……最近,“賣崽青蛙”火遍網絡,活躍在多地大街小巷。不過,不少網紅“青蛙”也因此遭到了驅趕。近日,在上海街頭,一只蛙蛙被城管攔截,還當場褪去“蛙皮”,由此引發大量討論。

華燈初上的夜晚,我在鄭州街頭也見過“賣崽青蛙”:他們或笨拙地游走于購物中心外的洶涌人流中,或默默地佇立在街頭巷尾燈火闌珊處,蠢萌而略帶憂郁的扮相,總給人留下莫名的喜感:這是一只有故事的蛙。

令人遺憾的是,“賣崽青蛙”的故事里不只有童話般的外表,還有為了碎銀幾兩的倉皇與不易。城管上海街頭追趕“賣崽青蛙”的視頻廣為流傳,盡管是落荒而逃,搖搖晃晃的蛙蛙還是跑出了一種另類的“喜劇效果”——當卡通的造型遭遇剛性執法,難免讓人心生百般況味,但卻欲言又止。

坦白說,這是一場無關對錯的追逐,甚至是一種難分勝負的較量。城管有依法管理的職責,“賣崽青蛙”有自食其力的訴求。如果城管積極履職,蛙蛙們可能將難覓藏身之處;如果蛙蛙們大行其道,難免意味著城管失職。不只是“賣崽青蛙”,類似的“零和博弈”存在于城市管理的很多方面,由此暴露的問題不只是“賣崽青蛙”應該何去何從,還有城市以什么樣的姿態和理念面對小商小販,以及由此所對應的多維度城市生活?

最近一段時間,多地都為地攤經濟敞開方便之門,并因此收獲了普遍贊譽。以“經濟”的概念來打量,小商小販也是一種重要構成,他們不僅點綴了城市的夜景,而且豐富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避免“一放就亂”未必一定要“一禁了之”,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加以有序引導,本身就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

小地攤里有大民生,小青蛙體現著大環境。給“賣崽青蛙”一個合適的去處,給城市夜經濟保留一點卡通的意境,以多維度的生活質量來考量城市管理,何樂而不為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