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只有創新鏈上各個環節、要素高效協作,創新生態繁榮發展,才能實現科技創新的全面突破。”
□本報評論員 于晴
打開小紅書,搜索東莞最值得打卡的地方,許多人推薦了東莞八景之首——松山煙雨。湖光山色,孕育出的不僅是城市美景,還有更耀眼的創新名片——松山湖科學城。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腹地,高科技、新產業珠聯璧合,“科技共山水一色”是松山湖科學城的鮮明標識。
向南而行第二天,從廣州到東莞,走進研究院、考察科研項目,河南省黨政代表團開啟的是一次創新之旅。打開衛星云圖,松山湖科學城如今已建立起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國家大科學裝置、一流平臺,多所高等院校、數十家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創新創業社區等一大批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中試和產業化的平臺基地。可以說,從決定原始創新能力的基礎研究,到助力成果轉化的孵化機構,松山湖科學城構建起了全鏈條、全過程的創新生態。
松山湖科學城緣起中國散裂中子源這一“國之重器”。大科學裝置是吸引人才的一塊“磁石”,在它的帶動下,各類創新要素不斷涌入,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來到這里大展拳腳,常年有超過50位院士專家和2000多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在此開展科學研究。如今,這里已成為全國第4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的15.28%,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9000家……
東莞,從曾經的“世界工廠”,到今天的大灣區“科創高地”,它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開辦了多少大企業,增加了多少GDP,更在于創造了多少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找到了多少超越自我帶動全局的發展路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照先進,差距就是發展的機遇所在、空間所在。觀松山湖科學城的發展歷程,我們依稀可以窺見一座城創新創業的秘訣。今天的科技創新,不僅是技術的比拼,更是創新生態的較量。只有創新鏈上各個環節、要素高效協作,創新生態繁榮發展,才能實現科技創新的全面突破。
將目光投回中原大地。在鄭州,這里同樣有一片創新的湖水——北龍湖,岸旁也坐落著城市的創新地標——中原科技城。這里是一塊創新與人才雙隆起的高地,也是一部超出物理空間概念的大科學裝置,更是一座加速領跑帶動未來發展的新城。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學院,重構重塑省實驗室體系,打造鄭大和河大雙航母,多家中試基地、產業研究院以及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建成運行……河南同樣搶抓科技創新的關鍵要害,將研發投入、科技載體、創新主體、成果轉化等創新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統籌考慮,推動科技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
感受改革開放先行地的陣陣創新之風,帶回先進經驗,培育創新沃土,更多“科創種子”將在中原大地破土而出、拔節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