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速訊:南陽市宛城區茶庵鄉袁黃莊村建成果蔬產業園,成當地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資料圖】

茶庵鄉袁黃莊村草莓大棚 受訪者供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訊(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吳雙)春暖四月,草莓飄香。南陽市宛城區茶庵鄉袁黃莊村,一年一度的袁黃莊村草莓采摘暨農民文化藝術節如期而至,熱鬧非凡。

袁黃莊村西鄰國道,北鄰高鐵,白桐干渠穿境而過,曾經因缺少支柱產業,群眾增收緩慢,集體經濟薄弱。2018年以來,村“兩委”圍繞產業發展,鄉黨委政府科學謀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圍繞“草莓、西紅柿、苕尖、西瓜”四大支柱產業,建成了總占地面積5900畝的袁黃莊果蔬產業園。

鄉村振興離不開精準發展之路。近年來,袁黃莊村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組織、“五星”支部創建,大力推進草莓產業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基地品牌效應,并不斷優化升級。如今的村里已擁有大棚4300座,園區內8家合作社、2家公司,帶動千人就業,一顆“小草莓”成了撬動袁黃莊村振興的“大力量”。

佇立村頭,舉目遠眺,一排排現代化蔬菜大棚鱗次櫛比。經過近年發展,如今的果蔬產業園,已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金鑰匙”。

“夢香、紅顏、紅玉……品種多得很,歡迎來采摘!”村部不遠處的草莓大棚中莓香陣陣,一簇簇翠綠的植株間,一個個紅似燈籠的草莓綴滿枝頭。大棚前,袁黃莊村黨支部書記袁祖印正忙著向游人介紹草莓品種,果香四溢間,一顆顆鮮紅的果實令人垂涎欲滴。

“村里的果蔬基地除供南陽市場外,遠銷武漢和襄陽,我們有冷藏車,基本都是訂單銷售,務工人員達500人以上。”袁祖印介紹,通過產業帶動,如今村里的果蔬產業園年產值近2億元。

除了草莓采摘之外,訂單農業同樣如火如荼。果蔬產業園內,合作社通過草莓種植、管理、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對種植戶種植的草莓統一交由專業公司銷售,有效解決了草莓種植戶的銷售難題,讓種植戶專心種、管、摘,年收入穩定在30萬元以上。

結合村情實際,當地引進羊肚菌種植,把其作為助推村民持續增收的龍頭產業大力發展,按照“先試點”后“拓展”的發展思路,利用“支部+”發展模式,讓村民不但能夠拿到土地流轉租金,還能在產業園務工,成為家門口的“上班族”。如今的村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家門口投身農業產業。

“自己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富。”袁祖印說,下一步,村里還要把重心放在構建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依托產業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讓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