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世界新要聞】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新鄉篇丨山河拱衛新鄉美

定國湖風光。王建國攝

鳳凰山鳳凰山荒山變綠山。新鄉鳳凰山國家礦山公園供圖

口袋公園新鄉街頭隨處可見的“口袋公園”。趙云攝


(資料圖)

公村安置區郊區城中村變身現代化小區。新鄉投資集團供圖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發展軌跡,看一看這個城市的地圖變化就行了。透過地圖看新鄉這十年,城區“長大”了、水系貫通了、鳳凰山又綠了、“斷頭路”打通了、“口袋公園”增多了……一個個變化的背后,是建設加速、生態向好、生活便利、城市宜居,一枝一葉關民生。

看過這些地圖,新鄉人都說“中”!

新鄉城區悄然“長大”

□本報記者 代娟 本報通訊員 董廣

8月15日清晨,出門約20分鐘車程,家住新鄉市牧野區和平路街道定國村安置小區的王娜準時到達衛輝市區的工作單位。

“路通順、心情暢,現在去哪兒都很方便!”王娜笑著說,“10年前還覺得俺村離城區遠,我們都是農民,隨著市區框架拉大,我們也跟107國道一起被‘框’進中心城區了,真成城里人了。”

城區框架拉大,被“框”進來的不只是107國道和定國村。10年間,隨著城市建設大幕拉開,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加大,城市路網迅速向外延展、連接,新鄉城區悄然“長大”。

大家慢慢發現,那些曾經連接城區和郊區甚至縣區的地方,悄然長出一條又一條縱橫交錯的道路,以及公園和綠地、工廠和小區。

位于新鄉市區東部的紅旗區洪門鎮公村是城中村,被列入棚戶區改建安置項目后,千余畝原址上正在建設配套齊全的高層安置房,原來村里的南北斷頭路已全線貫通。未來村民回遷后,幾分鐘即可到達附近的醫院、學校、景觀湖。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新鄉市區常住人口572.34萬人,市區建成面積100平方公里;2020年,市區常住人口625.19萬人,市區建成面積159.5平方公里。10年間,市區建成面積增長近六成!

城區發展跟進,全域建設提速。

新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鄭新一體化發展規劃(2019—2035年)》《新鄉市沿黃生態帶發展規劃》《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2020—2035年)》等一系列規劃的深入實施,正成為“對接大鄭州、服務大都市”重要功能支撐區的新鄉,地圖更新會更快更頻繁。

水系貫通“生態新鄉”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永樂

“現在的生態環境真好,出門不遠就有水系環繞的綠地,真有住在公園里的感覺。”8月15日,家住新鄉市定國湖附近的市民李女士說。

位于新鄉市城區東部的定國湖,總占地面積41.75公頃,其中水面23.13公頃。該湖連通新鄉市的趙定河與東孟姜女河,是新鄉市規劃打造“四橫五縱九湖六濕地”生態水系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不過10年前,這兩條河流還是新鄉市民心中的“痛”。

趙定河原名趙定排,西起人民勝利渠,東與東孟姜女河交匯,全長14.7公里,流經新鄉市老城區和東區。所謂“排”,意味著它的定位是一條排水溝。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規模擴大,趙定排成了接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臭水溝。

市民心中的“痛”,更是城市發展的“痛”。2012年3月開始,新鄉市本著“溫馨、自然、生態、和諧”的理念,堅持“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原則,陸續投資2.58億元對趙定排等城市水系進行了整治。

按照《新鄉市中心城區水系連通生態建設規劃》,該市將對共產主義渠、衛河、趙定河、南水北調干渠、東孟姜女河、西孟姜女河、東大沙河、東三干渠、引黃人民勝利渠等9條骨干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同時開挖建設鳳泉湖、牧野湖、衛源湖、定國湖、平原湖、合河湖、東湖、南湖、賈太湖,提高城市水系的蓄排能力,改善城市水環境。

新鄉水系地圖日新月異,九湖相連的生態新鄉、北方水鄉呼之欲出!

鳳凰山重新披“錦羽”

□本報記者 趙同增

成行成排的山楂樹、車厘子樹、柿子樹、棗樹……8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新鄉市鳳泉區的鳳凰山國家礦山公園,看到一處山坡種活了7種、5.8萬株果樹。

“在鳳凰山規模種植經濟林,100多年來還是頭一遭!”該公園服務中心主任郭金義介紹,鳳凰山是太行山余脈,總面積8.2平方公里,地質構造以石灰巖、泥灰巖為主。這些都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因此,從清朝末年開始,鳳凰山便進入無序開采狀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達到頂峰,導致曾經光彩照人的鳳凰山失去了生機和靈氣。

1998年,新鄉市鐵腕關停并轉采石、碎石企業,全面禁采禁爆,同時在廢棄礦坑中回土造林,在青石板上填坑種樹,耗時十多年,讓綠色一點點覆蓋山體。2011年,鳳凰山公園獲得“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

“隨后的十年,我們繼續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爭取鳳泉區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礦山生態環境修復項目,讓鳳凰山再次‘涅槃’。”郭金義說,鳳凰山區域完成植樹2300萬余株,種草50多萬平方米,主景區綠化面積達93%以上,建成公益林4300余畝,造林整地2200余畝,建設景區道路65公里,修建水系景觀20萬余平方米。

如今的鳳凰山,春季山花爛漫、夏季郁郁蔥蔥、秋季碩果累累、冬季雪中透綠,野雞野兔在林間追逐嬉戲;山間溫度比市區低三到五攝氏度,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成了人們近郊休閑健身的免費景區,每年還要舉行多次越野跑、騎游賽……

就像鳳凰重新披上“錦羽”,鳳凰山光彩照人、振翅欲飛。新鄉的植被地圖上也多了一抹亮麗的綠色。

“斷頭路”條條變通途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娜

“這路一通敞亮多了,再也不用來回繞路!”8月10日,家住新鄉市紅旗區新東花園的居民李女士高興地說。

被市民點贊的,是新鄉市去年全力打通的7條“斷頭路”之一——豐華街(金穗大道至人民路段)。豐華街全長503米,道路紅線寬30米,雙向4車道,而新東花園正位于豐華街與人民路的交叉口。

以往李女士想要去位于市區西南方向的工作單位,必須沿人民路向東行駛,在牧野路口掉頭向西,再經過新飛大道向南;如今出小區直接從豐華街就可以到金穗大道,避開了多個繁忙的路口。“一下子就能省七八分鐘。”李女士說。

多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新鄉市新城區拓展、老城區改造過程中支路網建設跟不上。打開幾年前的城區地圖,“斷頭路”標識隨處可見。

2013年至2022年上半年,新鄉市中心城區新建城市道路236條(段)、增加道路里程183公里,新建橋梁16座,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尤其是2021年開展打通斷頭路攻堅行動以來,更是進一步打通了“腸梗阻”、暢通了微循環、提升了幸福感。

經過認真梳理排查,新鄉市去年將群眾反映強烈的20條“斷頭路”納入中心城區三年打通行動計劃。目前列入2021年任務清單的7條“斷頭路”已經全部實現貫通,另外13條“斷頭路”也已分別列入2022年和2023年工作計劃。到2023年年底,新鄉市將打通20條“斷頭路”,從而使中心城區路網體系更加完善、道路運行更加高效、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不只是城區道路,新鄉高速路網建設也在加速,計劃到2022年年底,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20公里,通車里程達到488公里,是現在的2.2倍。

“口袋公園”見縫插綠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亞偉

8月7日,在外地工作的張悅休年假回到新鄉。他驚奇地發現,一年不見,在新鄉市金穗大道與新中大道交叉口東南角的趙定河邊,竟“長”出一個“口袋公園”!

青草如茵長滿河畔,微風吹動清澈水面,夕陽灑在游客的身上……張悅拿起手機,對著公園拍得停不下來,最后挑選圖片湊個“九宮格”發在朋友圈:“老家新鄉小小的‘口袋公園’,讓我感到了‘小確幸’!”

城市空間寸土寸金,“口袋公園”為城市增添了一抹綠色。

“口袋公園”利用城區功能單一的公共綠地、邊角地、零碎綠地,結合實際場地條件,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建設,是“鋼筋水泥”中的方寸之美,也是城市綠化中的驚艷“發卡”。對市民來說,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的宜居宜游生活,讓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去年7月下旬,新鄉遭遇特大暴雨,道路損毀嚴重,綠植凋零。為讓新鄉常綠常新,新鄉市謀劃新增5個綜合性公園,60個街頭游園、“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公園綠地增至232塊、面積達1020.8011萬平方米,讓城市變得更加美麗。

“口袋公園”被列入2022年度新鄉市民生實事項目以后,考慮居民游園及附近商戶經營的需求,因地制宜選址,通過見縫插綠,保留了原有生長良好的樹木,增植櫻花樹、石榴樹等,打造特色主題景觀。

建在群眾“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像一顆顆耀眼的珍珠,裝點著牧野大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