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資訊: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新鄉篇丨常新之城創新業

8月6日,中歐班列(中豫號)“新鄉—越南河內”線路開通,是豫北地區物流新通道首次直達東盟。新鄉經開區供圖

圖①中原農谷(展示中心)。平原示范區外宣辦供圖


【資料圖】

圖②新鄉高新區氫能產業園內的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趙云攝

圖③封丘縣李莊鎮灘區群眾敲鑼打鼓搬入遷建小區。蔡慶軍攝

圖④自走式噴灌機在新鄉縣七里營鎮中國農科院試驗基地投入使用。單文晴攝

想要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厚度”、發展前景,看一看這個城市建成和在建的大項目就行了。“中原農谷”將建成國家級、國際化農業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中心,氫能產業讓新鄉在新領域搶灘占先,國際陸港“鏈接”內陸與世界,灘區遷建惠及萬千群眾,智慧灌溉賦能中國糧倉……這些項目,格局宏大、站位高遠、技術領先,飽含著發展動力,代表著發展的方向。

新鄉,未來可期!

脈動“中原農谷”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亞偉

“中原農谷”,真的來了!

走在牧野大地,處處能感受到“中原農谷”的有力脈動——

新鄉市平原示范區是“中原農谷”的核心區,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硬件”已經建好;多個種業龍頭企業也已正式落地。

在位于“中原農谷”東區的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82家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年產值超153億元,形成了小麥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局面。

在位于“中原農谷”南區的原陽縣,建成了國內最大的中央廚房產業園,入駐知名食品企業64家,產品種類突破4000種。

在位于“中原農谷”西區的新鄉縣,種植有100多個玉米品種,打造玉米高產潛力探索的“新鄉模式”……

今年4月份,省政府正式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提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推動“中原農谷”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

新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啟動“中原農谷”組織架構設立、總體規劃編制等工作。

省直各有關部門紛紛制定出臺支持“中原農谷”建設的政策。

按照“中原農谷”定下的目標,2025年,新鄉將建成國內一流的種業創新平臺,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科技創新能力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神農種業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或其組成部分,種業產業化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科研試驗示范基地集群和全球糧食科技創新高地,成為國家區域性農業創新核心力量,打造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產業集群。

搶灘氫能產業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任娜

8月10日,位于新鄉高新區的氫能產業園內,工人正在對一處剛剛交付不久的標準化廠房進行基礎裝修。4個多月后,這里將成為新鄉驥翀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金屬燃料電池電堆自動化生產車間,年產能預計可達2000MW。

據悉,近期還有多家氫能相關企業入駐該產業園。目前園區已聚集了10多家氫能產業鏈企業,形成了“制氫—儲氫—加氫—氫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發動機—整車”氫能產業生態集群。

新鄉市錨定創新驅動主戰略,著力“換道領跑”,深耕氫能產業,通過產、學、研合作,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核心技術創新,先后引入3個領軍團隊,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構建研發平臺,同時還成立了2只產業專項基金,為氫能產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2020年,投資50億元的新鄉氫能產業園區動工開建。項目用地1266畝,規劃建設涵蓋研究中心、涉氫廠房、裝備車間、基礎配套和中心服務區,集研發、生產、應用、服務等于一體。去年年初,該項目被列為省重點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我省首個投入運營的氫能專業園區。

得益于園區“一企一員、一企一案、一企一策”量身定制全程跟進的高效服務,截至目前,園區已先后引進豫氫動力、豫氫裝備、蘇州氫動、氫儲(上海)能源等總投資25億元的10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2020年,該園區被氫能行業機構(高工氫電)評為全國最佳氫能產業園。

新鄉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力爭3至5年實現氫能核心裝備的自主研發與制造,建成全國氫能產業高地,在新賽道上起跑領跑,在新領域里搶灘占先。

啟程國際陸港

□本報記者 趙同增 本報通訊員 林子俊 侯軼瑋

連日來,因為一班貨運列車,位于國家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鄉國際陸港頻頻“出圈”。

8月6日,中歐班列(中豫號)“新鄉—越南河內”線路開通,這是豫北地區物流新通道首次直達東盟。

8月11日,中歐班列(中豫號)新鄉鐵海聯運專列駛向青島,標志著新鄉首次實現鐵海聯運無縫對接。

今年3月22日,中歐班列(新鄉—西歐)首發開行,用約15天時間抵達歐洲第三大河港比利時列日市。

而“新鄉—中亞五國”線路,已累計向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發送集裝箱9000余車,總重量約30萬噸。

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中豫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兩大“巨頭”紛紛發力,拓展以上四條線路和境外集疏網絡,新鄉成為連接世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通道,變得越來越有“國際范”。

“四通道”是新鄉國際陸港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鄉國際陸港項目從2014年開始謀劃推進,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按照“一軸、兩翼”空間布局,總投資130余億元,構建“一基地、四通道、六中心”物流產業體系,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國際化、現代化物流樞紐。

“一基地”依托“四通道”國際物流體系,吸引國內外物流龍頭企業集聚,打造中部地區倉儲物流總部基地。目前已有寶馬中部分撥中心、申通區域分撥中心、京東云倉等100余家現代物流企業入駐,年吞吐量超200萬噸。

“六中心”包括保稅物流中心、國際物流集散中心、跨境電商體驗中心、采購物流服務中心、電商區域分撥中心和倉儲冷鏈中心,目前都在加緊建設中,不久的將來會一一驚艷亮相。

遷建灘區新生

□本報記者 代娟

“住進新屋好幾年,如今日子似蜜甜!”這是封丘縣李莊鎮前辛莊村村民曹文勤老人住進遷建新區后常掛在嘴邊的話。對于在黃河灘區破舊村里住了大半輩子的曹文勤來說,搬進大堤外的新區,住上了新房,以前想都不敢想。“幾”字形的黃河,在李莊鎮拐了最后一個彎。汽車穿過銅瓦廂遺址繼續前行,入眼一座現代化的新城——鱗次櫛比的樓房社區,公園、學校、健身器材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

截至今年5月底,封丘縣總投資104.57億元的4個安置區全部建成,886棟住宅樓拔地而起,10.08萬名灘區群眾全部搬遷入住,從此徹底擺脫黃河水患的威脅,迎來嶄新生活。

黃河流經新鄉165公里,灘區面積達797平方公里,是河南省灘區面積最大的省轄市。201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三山一灘”扶貧開發重大決策,新鄉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人口約16萬人,占全省任務量的53%,共涉及封丘縣、原陽縣、長垣市和新鄉市平原示范區4個縣(市、區),共14個鄉鎮、90個行政村,全市規劃建設了10個安置區、1500余棟住宅樓,建筑面積652萬平方米。

安置區內配套建設了40余所中心學校、幼兒園和污水處理、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自2015年新鄉市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歷經7年時間,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全市10個安置區已全部建成分房到戶,基本完成搬遷入住。

既要搬得出,又要穩得住。新鄉市在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中實施“生態建設、土地利用、城鎮化、產業、文化”五規合一,還積極推進沿黃經濟帶生態廊道建設,著力發展生態旅游、現代農業等產業,有力促進沿黃經濟發展。

賦能智慧灌溉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永樂

一臺幾十米寬的大型平移式噴灌機,似一只巨鳥展開雙翼,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灌所”)的試驗田間緩緩移動,“翼”下幾十個噴頭噴出一道均勻的“水霧墻”,滋潤著莊稼……

“噴灌機上的68個噴頭水流速度可以結合不同區域需水量自動調整,噴灌機走到每個位置可以精準控制噴頭的開啟。”8月16日,中灌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鄧忠介紹,與傳統的地面大水漫灌相比,精準變量噴灌技術想灌哪片就灌哪片,也可以將水分連同養分直接輸送給農作物,使農作物“渴”了就喝、“餓”了就吃。

用水量減少了,產量卻增加了。這種智慧灌溉技術能節省人工90%、水肥40%,一畝地一年能提高糧食產量100公斤、增加收益約300元。目前,河南、山東、河北超千萬畝農田已經使用了該技術。

作為駐豫國家級科研機構,中灌所扎根新鄉60多年來,持續推進節水農業與智慧灌溉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國內領先。為了將智慧灌溉創新成果打造成我省新興優勢產業,新鄉市以中灌所為試點單位,通過成果整體打包評估、技術入股等方式,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打造高端智慧灌溉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

目前,中灌所已集成了智能灌溉水肥一體機、數字化噴灌機組、全自動過濾器等13個系列的產業化技術服務包,這些服務包涵了全套技術產業化綜合科技解決方案。

今年5月,中灌所與北大荒農服集團、新鄉國資集團及輝縣市政府簽訂了四方合作協議,將共同打造中原智慧灌溉裝備制造產業園和中原智慧農業產業示范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