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推薦 > 正文

河北女子創辦殘疾人托養中心,成為了28個特殊孩子的家-今日熱文

1月30日下午,在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關寨鎮觀音寨鄉,一個農戶院子里的鐵門被打開,一名小男孩在家長的攙扶下走進了院子,隨身還帶著一些行李,小男孩說不了完整的話,只喊得出面前人的名字,他是一名自閉癥兒童,在這個農家院子里,一共住著27名特殊孩子,自閉癥、多動癥、腦癱等都是他們身上的標簽。

張麗彩13年來一直在照顧殘疾孩子。圖片來源/記者 汪璟璟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農戶的院子共有十幾間房,門外醒目地寫著“巨鹿縣星緣殘疾人托養中心”,更多人愿意稱它為“愛心小院”,托養中心的創辦人就是本村的一名農婦,名叫張麗彩。因為兒子患有自閉癥,張麗彩決定開辦托養中心,將其他患病孩子接來一起照顧。自2009年開始,她共照顧了28個孩子,有表達能力的孩子甚至會喊她媽媽。

1. 生下了自閉癥兒子

2005年,張麗彩迎來了她的一對龍鳳胎,之后一家人便沉浸在了迎接新生兒的幸福中,其中,兒子因為相貌好看,家中爺爺特意給他取了個名字“帥帥”。但讓這個普通家庭沒想到的是,帥帥不久后被確診了自閉癥重度患者。

張麗彩記得,在孩子們一周歲的時候,女兒已經會咿咿呀呀的說話并且開始走路,但是兒子卻發不出聲音,“他沒有語言也沒有對視,走路也不行?!庇谑?,家人便帶著帥帥去了河北省石家莊市兒童醫院,醫院診斷說有自閉傾向。

那時候的張麗彩對自閉癥一無所知,心里還琢磨著這是可以看好的病,從石家莊回來后,她便委托人在網上查了自閉癥的信息,“人家說這病可能是終身的,說實話,那時候剩下我和帥帥的時候,哭了好多次?!睆堺惒收f,哭是因為對孩子未來的一片迷茫,她不知道孩子長大后會是什么樣。

張麗彩說,帥帥屬于重度自閉癥,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很差,需要人隨時隨刻陪著,“出去的時候,你要手拉緊,你一松手他就跑了,看不著人了,小時候特別難帶?!彪m然帶孩子的過程很辛苦,也意識到了這孩子會成為自己一輩子的牽絆,但張麗彩強調,她從未想過要放棄,“因為我是他媽,只要我能給他的,只要有我在,我絕對不會放棄,絕對不會,因為這是自己的孩子。”說這些話時,張麗彩忍不住哽咽了起來。

帶著這份堅韌,也為了更好的照顧兒子,只有初中文化的張麗彩開始學習自閉癥有關知識。她覺得自己要在孩子長大過程中提前明白他的行為意圖,于是在2008年,她帶著三歲的帥帥來到了北京一家教育研究所,參加了針對自閉癥特殊兒童的家長培訓課程,四個月的時間里,她不僅學習了很多自閉癥的知識,也結識到了一群和她情況類似的孩子家長,她深刻意識到,這樣的孩子會給一個家庭帶來什么。

在接受了四個多月的課程學習后,張麗彩說,她明白了一件事,那便是這樣的孩子需要的是特殊的對待。

2. 開始照顧其他殘疾孩子

從北京回來后,張麗彩開始在縣城張羅兒子上學的問題,她想看看在正常的幼兒園讀書,兒子會不會有一些改變。被多家幼兒園拒絕后,張麗彩找到了一家可以接納帥帥的幼兒園,但前提是她必須每天陪著上課。

張麗彩記得,她陪著兒子在幼兒園上了四個多月的課,孩子會一直哭鬧,不僅自己學習不到任何知識,還影響了別的孩子的學習,于是她不得不放棄了這個選擇。在這期間,幼兒園里還有另外一位自閉癥患者,他的父母當時就向張麗彩提議,要不她辦一個托養中心,他們還認識其他有類似情況的孩子。

其實,張麗彩那時候也在心里有了自己照顧兒子的打算,“因為他們比較特殊,需要特殊的去照顧,想著要不自己來照顧?!?009年,張麗彩在巨鹿縣租下了一間破舊的房子,最初只照顧兩三個孩子,半年后,陸續有家長把孩子送來給她照顧,她說一般一個孩子一個月收費300元,基本能維持生活開銷。

如今,跟著張麗彩最久的一個女孩葉葉就是那時候來的,張麗彩說,葉葉是一名腦癱患者,來的時候已經8歲,因為不會大小便,當時還穿著開襠褲,她看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葉葉的褲子縫起來,一次次的帶著她學習上廁所,早期的時候,一天要給她洗十幾條褲子,如今,20多歲的葉葉已經會自己大小便,“只要帶著她去廁所,時間長了,她就知道怎么做了?!?/p>

隨著家長間的口耳相傳,張麗彩在縣城的托養中心最多時照顧了十幾個孩子,她說,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很多的耐心和關心,真正照顧這么多孩子后,她覺得那時候在北京學習到的知識特別管用,“那個課主要學習自閉癥遇到一些行為,你怎么去改變他,如果不學這些,我也不敢隨便照顧,因為孩子一個階段到一個階段都有一些行為,其實我覺得學的還是挺管用的?!?/p>

3. 回鄉后孩子們也跟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麗彩對于在縣城照顧十幾個孩子越來越感到吃力,一面是收取的費用很難維持孩子們的生活,一面是自己的精力有限,照顧不過來這么多的孩子。

張麗彩的殘疾人托養中心被收拾得井井有條。圖片來源/記者 汪璟璟 攝

她記得,在縣城時為了給孩子們多買點吃的,自己會攢下紙盒和塑料瓶去賣錢,“我一點點攢起來,能給孩子們買點吃的。”而為了省錢,租下的房子在下雨天還會漏水,于是,在2017年,她選擇回到自己的老家觀音寨鄉,她本以為那些孩子的家長會因為交通不便放棄跟隨她回去,結果卻是所有的孩子跟著她一道回到了觀音寨鄉。

1月30日,上游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來到位于觀音寨鄉的“巨鹿縣星緣殘疾人托養中心”,一進門便有十幾個孩子迎了上來,張麗彩解釋說,這些孩子有的患有自閉癥、有的是腦癱,基本都不會表達。

整個院子有十幾間房,其中有5間用來給孩子們睡覺,早在縣城的破舊屋里,張麗彩就讓孩子們分性別安排房間睡間,在這個小院里也是如此,男生和女生睡不同的屋子,門牌上寫明著“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屋子里的被褥都整齊的疊放著。

除此之外,小院里還設有洗澡間、活動室、雜物室等,都被張麗彩收拾得井井有條,上游新聞記者看到,在雜物室里還堆放了很多小孩的衣物,張麗彩說這些都是愛心人士捐來的衣物,“除了一些社會人士的愛心,我們這里所有空調和孩子桌椅都是我們縣殘聯給的,衣服大多是縣婦聯給送的,過節還會給孩子們送些吃的?!?/p>

如今,這間小院里一共住了27名殘疾孩子,年齡最小的10歲,最大的已有30歲,而張麗彩的收費最多也是一個月500元,遇上家庭條件不好的,她只收取300元,“這是一個孩子一個月的基本開銷?!?/p>

4. 女兒幫助張麗彩一起照顧殘疾孩子

和張麗彩聊完后記者得知,開辦托養中心的十幾年里,她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按照她的話說,“這十幾年,我哪沒去過,幾乎沒走過親戚”,即便是同村的鄰居,她也鮮少串門。

十幾年里,張麗彩每天早上6時起床,先把孩子們的飯做上,在飯煮開的這近一個小時里,她要趕緊去給孩子們穿衣服、帶著他們上廁所,“弄完一般到8點了,之后吃飯,結束8點半,因為他們吃飯會弄得臉和身上都是,吃完飯還得給他們收拾,吃臟的衣服還得換?!睆堺惒收f,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要不定時帶孩子去廁所,不然就會尿褲子,要不就是洗洗刷刷。

每一年的4月到9月,晚上7點開始,張麗彩還要給每個孩子洗澡,一般洗完就已經9點鐘,她說長期以來,自己都是晚上12點后睡覺,平時除了婆婆會幫忙做飯之外,幾乎都是她一個人。

去年開始,張麗彩的女兒江暢也選擇來幫助母親,她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自上幼兒園開始,她就開始接觸這些特殊的“朋友”,她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媽媽減輕一些負擔。

對于張麗彩的工作,女兒江暢也有過不理解,“小時候一直不理解媽媽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工作,為什么寧可管別人的孩子也不多陪陪我,為什么二哥有自閉癥不是正常的孩子,為什么他更愛哥哥,我也是小孩子為什么不能多愛我一點?!笨粗鴦e的小孩子上幼兒園有爸爸媽媽送,而自己的媽媽因為要照顧別的孩子顧不上自己,江暢說為此還和張麗彩吵過架,甚至懷疑過她是不是自己的媽媽。

江暢記得,在她五六歲的時候,她和托養中心的小孩發生了爭執,最后被媽媽拉進了屋子批評,“那時候很失望她為什么要向著別人,我問她到底是誰的媽媽,我媽說他們在這里她就是他們媽媽?!?/p>

張麗彩的女兒江暢在幫母親一起照顧這些孩子。圖片來源/記者 汪璟璟 攝

江暢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慢慢理解了母親的工作,她意識到這些孩子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去感受世界的豐富多彩,“他們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他們的家人,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未來的生活不能由自己決定,只能依附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讓別人來決定未來的生活?!苯瓡骋步ㄗh大眾遇到這些孩子不要害怕,在她看來,這些孩子感情表達很直接,喜歡就會一直粘著你,“真的很可愛?!彼f道。

如今,江暢負責端碗端菜給這些孩子,平時還會喂飯、刷碗掃地等,她說自己目前對未來還沒有明確的打算,只想先幫助媽媽減輕她的負擔。

5.家長的回饋

張麗彩一直強調自己是幸運的,她雖然沒有時間去鄰居們的家串門,但鄰居們會自發給她送來一些衣服和地里的菜,再加上現在一些社會上的援助,較以前她對于現狀已經很滿意,“對現在滿意,最起碼現在守著家,我閨女也大點了,也能幫幫我?!?/p>

張麗彩說,雖然照顧這么多孩子很辛苦,但她深知這樣的孩子會拖累一個家庭,孩子們住在托養中心,他們的家長才可以正常去打工,“這是我最想的,因為知道這一個孩子能把一個家庭拖垮,因為他需要成天去照顧,這樣最起碼他們的家庭還可以正常生活?!?/p>

而一些家長的反饋也讓張麗彩更有動力將此事堅持下去。她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院子里有一個腦癱女孩瑩瑩,今年24歲,在她14歲的時候來例假,張麗彩每次都親自幫她換洗,“她媽媽說過這句話:本來照顧她是我一個當媽應該的,你把一個當媽的活給干了?!睆堺惒事牭竭@話后感動不已,“我覺得家長最起碼站在你這個地方想著你,知道你在做什么?!?/p>

還有一個腦癱的小孩星星,張麗彩照顧了他將近三年的時間,最后在六年前突發疾病去世,直至現在,每次逢年過節,這孩子的家長仍會讓人家捎點面條、油、方便面等孩子能吃到用到的東西,“我覺得我付出的家長懂,這就是個動力,我挺知足的?!?/p>

十幾年照顧這些孩子,張麗彩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她說這些孩子更多需要的是關心和耐心,其實他們愿意和人接觸,但更愿意感受到外界的善意,“一個微笑的表情他們就會懂,你去夸獎她,會改變他們,應該更多的去鼓勵他們?!?/p>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新聞記者 每個孩子 絕對不會 井井有條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