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 廣州“民營經濟20條”來了!兩大市場機會在哪里?

8月2日,廣州市委辦、市府辦印發了《廣州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提出20條詳細措施,以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經濟最大限度釋放活力潛力。

對此,北京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表明廣州政府要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態度;同時,更好地樹立了廣州地區民營經濟的信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去解決目前民營經濟當中遇到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廣州民營經濟的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措施》著力提出健全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發揮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及加強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的措施等措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提出了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及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兩大市場機會,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健全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以真金白銀的投入作為信用支點,是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務實舉措之一。同時,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并以風險補償機制作為保障,對該地區科創金融的升級以及科創企業培育是一個積極信號。

同時,中國民協元宇宙工委副會長兼創會秘書長吳高斌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積極參與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推動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貸款方面,民營企業常常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是因為傳統的金融機構對于民營企業的風險認知較高,對抵押擔保能力較低的企業往往不愿提供貸款。”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本報記者指出。

針對此,《若干措施》中提出健全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發揮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及加強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的措施。

在健全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方面,《若干措施》明確發揮年度總額度10億元的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作用,建立銀行與保險、政府性融資擔保等多方共同參與的風險分擔機制,對合作銀行發放符合條件的普惠貸款風險損失按規定給予補償,進一步鼓勵銀行加大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同時,《若干措施》強調發揮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對合作銀行向符合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條件的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所產生的本金損失進行一定補償,鼓勵銀行為民營科技企業量身訂制服務方案,打造專屬科技信貸產品。

針對科創屬性較強的民營小微企業,《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力度。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政策入園入企,提升民營企業知識產權運營質量,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普及度和普惠面。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合作銀行每筆知識產權質押不良貸款本金損失給予50%的補償。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加強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的措施。加強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信用信息歸集應用,進一步發揮廣州“信易貸”平臺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功能,加大信用融資產品創新力度,助力提高企業融資便利度和獲得感。

對此,楊海平表示:“融資難點的解決有助于民營經濟恢復發展信心。當前,符合標準的抵質押物較少、關于民營企業經營的高質量數據較難獲取,依然是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的主要障礙。健全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以真金白銀的投入作為信用支點,是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務實舉措之一。”

他還表示:“針對科創屬性較強的民營小微企業,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并以風險補償機制作為保障,具有較好的撬動作用和明顯的導向作用,對該地區科創金融的升級以及科創企業培育是一個積極信號。”

提出兩大市場機會

在市場機會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及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兩大方向。

在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梳理吸引民間資本項目清單,依托廣東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公開發布,并通過召開項目推介會等多種方式開展投融資合作對接。建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按照“成熟一批、推薦一批”的思路,向有關金融機構推薦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推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基金盡快落地運行,構建基礎設施“投、融、管、退”良性循環。優化民間投資項目管理流程,搭建民間投資問題反映和解決渠道,多措并舉激發民間投資參與意愿。

在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聚焦應用場景示范,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多個領域加大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應用場景設計與建設,促進人工智能與其他產業鏈的融合和賦能。依托行業專業機構牽頭組織人工智能企業產業場景應用對接,加快產品產業轉化。

對此,吳高斌表示:“重大項目建設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而民營企業往往面臨著融資難題和資源不足的問題,政府的支持將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參與重大項目建設,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是當今的熱點領域,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積極參與其中將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推動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同時,王鵬也表示:“廣州作為數字化基礎設施較好、數字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其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有非常多的場景是可以提供更多訂單的,那么本身有實力及相關從業經驗的民營企業就應深度參與其中,一方面給公司帶來業績增長;另一方面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技術,帶動整個城市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推進民營企業“四化”轉型提升。推動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化提升,支持遴選確定的“四化”評估診斷服務項目承擔單位為規模以上的民營制造業企業提供“四化”評估診斷服務,符合條件的,按照每個企業“四化”評估診斷項目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標準對遴選確定的“四化”評估診斷服務項目承擔單位進行補助。支持“四化”改造實施,最高按照項目投入總額的30%給予補助。鼓勵“四化”平臺服務廣州中小微企業。

對此,張雪峰表示,推進民營企業的“四化”轉型升級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王鵬還指出,“四化”轉型升級還會帶來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整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對于此次廣州市發布的《若干措施》,中國教科院體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家勇表示:“這優化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針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提出了具體有效的措施,民營經濟有望釋放更大的活力潛力。”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