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上7點25分,央行在官網上發布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延長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期限的通知。
當中涉及兩項政策:
(資料圖)
一是對于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房地產企業基于商業性原則自主協商,積極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進項目完工交付。 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許超出原規定多展期1年,可不調整貸款分類,報送征信系統的貸款分類與之保持一致。
二是對于商業銀行按照《通知》要求, 2024年12月31日前向專項借款支持項目發放的配套融資,在貸款期限內不下調風險分類;對債務新老劃斷后的承貸主體按照合格借款主體管理。對于新發放的配套融資形成不良的,相關機構和人員已盡職的,可予免責。
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這兩項政策對于當前較冷的樓市無疑吹起了一股巨大的暖風,對于當前樓市來說是重大利好。
眾所周知,現在的樓市是非常冷的。根據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2%。
樓市的冷既有需求端因素,也有供給端因素。
需求端:1、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下降,購房能力有所降低。2、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被打破,居民買房信仰發生改變。3、總人口在下降,購房需求也在降低。
供給端:商品房庫存量大,空置率高,開發商房子賣不出去,被迫降價,加據了債務壓力。而房子也是買漲不買跌,最終形成尷尬的循環,有些開發商存在資金斷鏈的風險。
房企的資金主要是來自幾大方面:
1、自有資金(包含股權融資)。2、預售資金(也就是居民購房款)。3、銀行貸款。4、發行債券。5、信托融資。6、其它融資。
但這當中主要還是靠預售資金和銀行貸款。
但是由于樓市較冷,預售的資金在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59725億元,近16萬億,而到2022年下降到了13.33萬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53.89萬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3.3萬億元。目前我們尚不知道有多少資金是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但我估計應該有較大比例。
監管層的上述兩項政策,大大減輕了開發商資金壓力,讓房企有穩定的資金度過難關。
這不僅是對房企的利好,也是包括房地產相關產業鏈的利好,比如鋼鐵,水泥,設計,建材,裝飾,管線,園林等。
今年以來,樓市政策有不少利好。6月份,5年期LPR下調了10個基點,居民房貸利率降低了(包括存量房貸),這是需求端的利好。
也就是說6月份以來,樓市政策在供給端和需求端上都有所發力。我們相信接下來樓市應該還會有新的利好,隨著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和出臺,今年下半年,樓市還是有希望企穩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