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東風“掀桌子”加劇內耗:神龍曇花一現,日產本田雙雙下滑

3月初,從湖北開始,一波為期1個月的“價格戰”席卷整個國內乘用車市場,有的真打折,有的賺吆喝,有的濫竽充數,更有的明降暗升,國內車市這杯沉淀已久的清水被瞬間攪渾。

針對這波“價格戰”,網絡上褒貶不一,此前曾有專家稱其是飲鴆止渴,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車企起勢。轉眼間,各大車企已經鳴金,這波“價格戰”已經結束,當車市回歸平靜,我們也有理由復盤一下,“價格戰”的成效幾何?或者說,車市是否需要這樣的“價格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先來看“價格戰”的功效。

其實在此之前,在媒體大量解讀“價格戰”之中哪家讓利大,哪款車更值得買之時,也例舉了“價格戰”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在壹哥看來, 負面影響還不是最可怕的,就怕“價格戰”也打不贏,自損800而敵人分毫未傷。

當前已經有不少車企發布了最新的銷量情況,果不其然,其中多數車企仍未能止跌,且需要注意的是,最先發榜的車企,表現往往還算差強人意,而拖著不發的,表現大多會更慘。

最先發起“價格戰”的東風本田,當前已經率先宣告失敗。

事實上,東風本田在全國多個省份推出購車政策都可以稱之為相當誘人,以湖北地區為例,UR-V補貼6.8萬元,CR-V PHEV補貼6萬元,艾力紳補貼5.4萬元,各車型優惠力度都不小。但據本田中國數據,3月份東風本田僅銷售新車40228輛,同比下滑15.1%,這還是建立在去年同期疫情導致供應鏈出現問題的基礎之上。

同為處于“價格戰”前線的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同病相憐。

據了解,東風日產針對湖北地區提供了專享車型補貼,包括天籟、樓蘭、奇駿、ARIYA在內,其中補貼額度至高為6萬元,而在其他地區,東風日產的優惠幅度也均創歷史新高,網絡上更有這樣的言論,“東風日產比東風雪鐵龍還狠”。但東風日產得到了什么呢? 3月份東風日產日產品牌銷售新車不足5萬輛,而英菲尼迪、啟辰更難掩頹勢。

曾經強勢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尚且在“價格戰”中告敗,那些本就產品實力不行的、在“價格戰”中濫竽充數的又如何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迄今為止,壹哥還未看到有任何一家車企在3月份強勢崛起。

也許你會說,就算沒療效對車企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畢竟補貼來自地方財政,車企又沒失去什么。但對于車企來說,它們需要的是大謀而非小利,“價格戰”會上癮,其對品牌形象的損害更是不可估量的。

舉個例子,鄰居上個月剛花12萬元買了一款車,這個月這款車價格回升至20萬輛,換做是你你會買嗎?另外,“價格戰”不僅影響新車市場,也包括二手車市場,之前一款2年車齡的二手車標價15萬元,3月份15萬能買到新車,那么二手車也必定會降價,從而致使保值率驟降,你不得不承認,當前大多數用戶,尤其是主力工薪階層都將保值率當作是一個重要的選車標準。

可以肯定的是,世間沒有賣后悔藥的。

關于這波“價格戰”的真實出發點,目前仍未有定論,畢竟各家的情況都不一樣,總之, 以促銷量為目的的已經初步告敗,若以備戰國六B從而清庫存為目的的,似乎還情有可原。

當然,即便如此,這依然不是最好的方法,在國內車市,光明正大地促銷真的不如偷偷摸摸地促銷,否則就根本不會出現“終端優惠”這一詞匯。

相比限時補貼+促銷,放權給終端經銷商有兩大優勢:一是給車企、經銷商留足空間,實現利潤最大化,更不給自身找麻煩;一是為消費者增加自信心,固然20萬的C6老氣橫秋,12萬的C6成熟穩重,但也不可忽視的是,當外界都知道C6賣12萬時,準C級車能給用戶帶來的優越感也將蕩然無存。

在壹哥看來,這波“價格戰”從一開始就錯的。

其實也無需討論“價格戰”的出發點是什么,無論如何,其最深層次的原因一定是產品賣不動,但 在“新四化”的浪潮中,只要傳統車企不積極改革,尤其是針對產品層面的改革,就一定會節節敗退,這是必然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