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為愛發電不行了,UP主與平臺兩難

全文共2470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平臺的降本增效追求和創作者可持續輸出的矛盾再次擺在從業者面前。

記者丨魏蔚


(資料圖)

編輯丨林琴

從輿論關注度來看,這次B站UP主停更風波的熱度正向著2020年起點中文網“五五斷更節”看齊。

4月3日的社交平臺上,關于是B站出現UP主停更潮還是個別UP主停更,以及UP主和平臺利益瓜葛的熱搜還在往出冒。網友自動排成兩隊,一隊喊著“沒有一個行業是永遠只燒錢不掙錢的”,另一隊抱怨“這是壓榨”。以至于當事UP主發布“停更是個人原因”的澄清,B站2022年給UP主的分成漲到91億元的公開信息成了“花邊”,平臺的降本增效追求和創作者可持續輸出的矛盾再次擺在從業者面前。

停更潮虛虛實實

4月3日,“UP主列舉B站7大問題”成為微博相關話題的最新熱搜,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該話題閱讀量超1.4億。加上前一日的“B站UP主發起停更潮”“近四百萬粉絲UP主回應B站停更潮”“有B站UP主稱收入降逾三成”等,以B站UP主停更為由頭的熱搜已有5個。

4月2日,有報道稱,“多位UP主密集公開宣布暫停更新,包括知名懸疑推理博主、2019年B站百大UP主@怪異君(265萬粉絲),知名游戲區博主@靠臉吃飯的徐大王(385萬粉絲),剛剛獲得2022年B站百大UP主的@-LKs-(311萬粉絲)以及數位粉絲量在數萬到數十萬的中腰部UP主”。

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B站官方對此未予回應。一位接近B站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以50萬粉絲近萬人的UP主規模看,這次個位數UP主停更屬于正常范圍,停更潮的說法不準確。

“LKs”和“靠臉吃飯的徐大王”也再次重申了自己的停更原因。“剛睡醒,發現躺著也能中槍,僅代表個人宣布我停更和經濟情況無關。”UP主“LKs”在微博表示。“熱搜有點莫名其妙,我停更的原因在自己視頻里說的很清楚,都是我個人的原因。我做視頻都十幾年了,B站也只是我的一個發布平臺而已,所以我停不停更跟B站沒啥關系,純粹是我個人的事。”UP主“靠臉吃飯的徐大王”解釋。

停更規模不大,且部分UP主已經澄清,B站風波卻還在繼續。易觀文化消費行業資深顧問廖旭華認為原因在于,“確實有不少UP主面臨生存問題,B站的收益能力和給到的支持,很難讓以工作室形式運營的高質量中腰部UP主收支平衡,也不排除這次停更系部分UP主個人原因”。

“UP主列舉B站7大問題”的當事人,則把入駐B站11年來的感受總結成7條:沒有經紀人、捧新人淘舊人、沒有商業誠信、鼓勵惡性競爭等。

收入靠激勵和廣告

一般來說,平臺激勵與商業合作是B站UP主的兩種主要內容變現渠道。目前B站對創作者的激勵計劃是基于2022年初調整的版本。

來自B站客服提供的信息顯示,B站創作者激勵計劃是針對個人UP主的扶持政策,電磁力等級達到Lv3且信用分不低于80分的UP主可申請,具體包括基礎補貼和活動補貼。享受基礎補貼的要求是稿件自制,且不屬于商業推廣稿件,在B站的發布時間不晚于其他平臺等。想享受活動補貼需要UP主參與爆款小目標、漲粉攻擂賽等玩法。

同樣的激勵機制,UP主拿到手的收入卻大相徑庭。名為“樹大師”的UP主向媒體表示,之前其在B站10萬播放量的視頻最多拿過1600元,但在改版后,新視頻對比同數據的收入降低了40%以上。一位自稱是B站小型數碼博主的網友表示,此前B站每條視頻1萬播放量收入是50-130元不等,現在一條1萬播放量的視頻收入是0.01-3元不等。

也有UP主的情況相反,“今年(2023年)在B站的收入不比以前少”,LKs提到。“搞內容創作其實跟普通工作沒啥區別,有人賺錢也有人虧錢,很正常的事。”“靠臉吃飯的徐大王”對內容變現持開放態度。

談到創作者和平臺的關系,廖旭華認為,“網紅經濟是一個成熟、龐大的產業,創作者和平臺是共生關系。如果一個創作者擁有不錯的內容和粉絲影響力,卻無法在某個平臺上實現收支平衡進而追求利潤,那就應該反思是否選對了平臺”。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B站UP主有兩派,一派單純依靠流量,依靠平臺給予補貼;另一派靠自己接商單來變現,此次影響最大的是流量支撐的那些UP。未來B站UP還是要偏重于自己找商單變現的方式,依靠平臺變現短期來看,會受限于平臺盈利壓力和資金壓力”。

只靠為愛發電不行

從內容平臺發展規律看,新聞資訊類平臺、短視頻、網文都有針對創作者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發展早期,平臺能提供給創作者的變現渠道有限,燒錢籠絡創作者是慣用手法。相應的,創作者“為愛發電”,選擇氣質相投的平臺,塑造個人IP,摸索變現路徑。

“各個平臺的受眾區別還是挺大的,想要快速變現,商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快手、抖音是首選。想要打造個人品牌,就得注冊一個微博賬號,經常營業。做B站UP主沒點腦洞不太行,以興趣出發很重要。”一位內容創作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回到B站,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還沒有盈利。2022年,B站營收219億元,較上年增長13%;經調整凈虧損67億元,較上年收窄21.8%。內容創作者相關數據包括超1萬粉絲的UP主數量較上年增長51%,月均活躍UP主增長25%,月均投稿量增長62%,在直播和廣告業務中給UP主的激勵或分成91億元,增長18%。

“平臺的策略其實就一個核心:做好商業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廖旭華將B站、抖音、Youtube等國內外內容平臺進行對比,“Youtube有貼片廣告,背后依賴谷歌的數據和算法,廣告精準高,網紅平均算下來1個播放量能收到2-4分錢的直接激勵,有些垂直領域的可以做到更高。B站沒有貼片廣告,其他效果廣告的精準程度和同行有差距。另外,抖音、快手、TikTok、IG都在效果廣告和賣貨方面同步發力,所以創作者也有可觀的直接激勵收入和商單營銷收入”。

未來B站這種狀況會否改觀?目前B站業務分為4部分,分別為移動游戲、增值服務、廣告和電商及其他,增值服務和廣告是營收占比前兩位的業務板塊,其中增值服務主要是付費訂閱與直播打賞部分。根據中泰證券研報,B站付費會員受制于OGV內容(獨家購買播放的專業版權類作品)供給,降本增效背景下,預計增速會逐步放緩,直播將成為核心增長點,測算該業務未來三年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0.1%。效果廣告是增長重點,測算未來三年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0.5%。

圖片丨北京商報、壹圖網、B站截圖、新浪微博截圖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