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提高土地“含金量” 安徽全面推進開發區提質擴量增效

更注重 “畝均效益”,評價分值大幅增加;更突出“雙招雙引”,增設“主導產業集聚度”等指標;更強化科技創新,增設“當年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等指標……我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有了新變化。記者2月9日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印發 《安徽省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暫行辦法(修訂)》,聚焦體制機制改革和畝均產出效益等因素,推動全省開發區提質、擴量、增效。

“畝均論英雄”改革,通過對工業企業實施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有利于加快工業“騰籠換鳥”步伐,提高土地“含金量”。在新修訂的《辦法》中,更加突出對省級以上開發區 “畝均效益”的考核評價,“分值”也大幅增加。 《辦法》提出,在原有畝均稅收、畝均投資兩項二級指標的基礎上,增設畝均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綜合容積率3項指標,權重由原來的10分增加到22分。同時,根據滬蘇浙做法和省畝均效益評價文件要求,對涉及的指標明確了定義和計算方法。

開發區,是“雙招雙引”的重要“戰場”。為突出開發區對外開放主平臺的作用,打造高能級平臺,《辦法》還專門增設了“主導產業集聚度”和“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在全國排名”等指標。

在創新方面,為推動開發區動能轉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辦法》增設了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當年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當年引進主導產業領軍科技人才等指標;在與滬蘇浙合作方面,細化了當年新增省際合作共建園區、特色園區或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等指標;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辦法》以“雙碳達標”為牽引,增設了單位工業增加值碳排放量指標,引導開發區打造低碳發展先行區。

此外,《辦法》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公平性。綜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設定了6個一類指標、45個二類指標,其中16個二類指標為加分項。一類指標包括發展實效、創新驅動、開放水平、產出效益、生態環保和營商環境。值得關注的是,《辦法》對區域評估及“標準地”改革實效部分指標進行細化、分檔給分,充分考慮區域發展的實際,在突出激勵性基礎上兼顧公平。

圍繞獎懲措施,《辦法》也予以了細化。比如其中提到,根據當年綜合考核評價結果,對綜合考核評價中排名居前30位的開發區予以通報并給予獎勵,在項目、資金、土地、擴區升級等方面給予傾斜。對綜合考核處于后5位的開發區,予以通報警告,限期整改;連續2年考核居后5位的,3年內不予擴區、調區、移區;連續3年考核居后5位的省級開發區,予以撤并整合。

“聚焦提質、擴量、增效,聚焦體制機制改革,聚焦畝均產出效益,聚焦動態管理,是《辦法》的顯著特點。 ”省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用好《辦法》,科學考核評價,形成趕學比超的良好氛圍,推動全省開發區提質、擴量、增效。(王弘毅 田皓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土地 含金量 安徽 開發區 提質擴量增效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