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合作領域越來越廣 長三角共建先行先試“創新走廊”

合肥、蕪湖、宣城、湖州、蘇州、金華、杭州、嘉興、上海……在前不久舉行的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長三角一體化展區,一條特殊的“走廊”引人關注。 “走廊”以拱門形式串起了長三角九座城市,一個命名為“高速磁懸浮通道”的精致高速列車模型穿越其間,在拱門光帶的照射下,這條“走廊”光彩照人,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氣息。

從模型,到現實,再到未來,這條以G60高速公路命名的“G60科創走廊”在現實中更加“光彩照人”。它經歷幾輪擴容,“創新朋友圈”不斷擴大。如今,邁入“3.0時代”的G60科創走廊,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明顯增強,已成為長三角跨區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成為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先行先試的“創新走廊”。

“隊友”增至九城,合作領域越來越廣

G60科創走廊的歷史,要從一條高速公路說起。

G60滬昆高速穿過上海市松江區全境,絕大多數企業都分布于高速公路兩側。 2016年,上海松江區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構建產城融合的科創走廊,這也是這條走廊的“1.0版本”。

短短兩年,戰略兩度升級,經歷了從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3.0版的“三級跳”。 2017年,上海松江區與浙江杭州市、嘉興市合作建設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到了2018年,“朋友圈”繼續擴大,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等6座城市加入 “大家庭”,G60科創走廊升級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這是一條創新的“走廊”,更是一條合作的“走廊”。

走進位于上海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這里集中展示了來自上海、杭州、合肥等G60科創走廊9座城市的一系列新技術、新成果。由上海松江科大智能最新研發和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智能換電站,已經與合肥蔚來汽車達成合作并完成交付,助力蔚來汽車換電站建設。

合作領域越來越廣,科技與產業之“手”越握越緊。目前,長三角三省一市以G60科創走廊為紐帶,在9個城市建立了14個產業聯盟和11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匯聚了頭部企業1470家,其中安徽牽頭成立了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盟、機器人產業聯盟等,加強與滬蘇浙優勢產業集群對接。

近五年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扎實推進。圍繞“1+7+N”產業聯盟體系,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已發起成立15個產業 (園區)聯盟。九城市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蘇州工業園區、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42個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產業園區,形成了重大項目載體支撐。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頭部企業1470家,2020年產值超3.2萬億元。今年初,G60科創走廊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推進產業協作,“揚皖所長”貢獻力量

在這條“創新走廊”中,安徽的城市有三座,占據三分之一,安徽積極發揮科技創新的優勢特色,給這條“走廊”貢獻“安徽力量”。

時間回到2019年3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首個掛牌成立的產業合作示范園區落戶在合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業合作示范園(物聯網)正式成立。自此,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跨地域協同創新開啟了新篇章。同年10月,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落戶合肥蜀山經開區??苿撟呃鹊木抛鞘性诖司哿Υ蛟旆沼陂L三角地區的環境產業高地,建設“中國環境谷”。

“中國環境谷”具體做什么?如何開展科技合作?據介紹,其聚焦先進環保裝備和高質量環保服務兩大方向,在環境監測、污染防治、環境修復、高效節能、智慧環保等七大領域開展對接合作,推動產業協同創新和一體化發展。截至目前,“中國環境谷”已集聚了全國環境領域重點企業 150家,2020年營收超 100億元,今年營收有望突破200億元。

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背后,離不開有力的技術支持。合肥市積極打造“智庫”、鍛造“聯盟”,構建“科技創新共同體”,組建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環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截至今年9月,聯盟已擁有相關高校院所、重點環境企業和環境產業公共服務機構等會員單位160家,集聚27個國家和省級環境領域科研平臺,正在成為環境領域高端技術集聚的“新高地”。

與此同時,蕪湖、宣城競相發力,兩市均在上海松江建立G60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積極實踐區域產業合作新模式。蕪湖市還積極推進區域協同創新攻關,啟動了市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項目,重點面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地區企業和高校院所,聯合本市企業通過 “揭榜掛帥”形式開展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發,解決一批企業關鍵技術難題;宣城積極承接長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參與G60科創走廊沿線城市產業分工合作,一批科創基地加快建設,與滬蘇浙合作共建的產業園區快速發展。

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曾凡銀認為,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安徽要進一步緊扣G60科創走廊的戰略節點,積極推進產業協作,構筑產業鏈,建立創新鏈,形成區域整體創新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

廣聚創新要素,合作共建步履堅實

走過了五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產業規模怎么樣?在發展上有哪些特色經驗?

日前發布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2021年度報告》緊扣“新”和“金”二字,指出G60科創走廊含“新”量、含“金”量不斷提升。含“金”量,顧名思義,就是經濟發展活躍,總量擴大。今年前三季度,九城市地區生產總值5.4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新增市場主體150.76萬戶,日均新增超過5522戶,重點產業項目開工數1066個,總投資額6117.04億元;從資本市場看,已上科創板企業82家,超過全國總數的1/5。

含“新”量,更考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梢哉f,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在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上實現了“比翼齊飛”。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創新載體。目前,九城市共聚集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62個、高等院校196所。圍繞政策制度,上海松江、江蘇蘇州、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地已先后出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專項行動方案,做好面上經驗做法復制推廣,各城市積極開展G60“雙創”系列活動,不斷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截至目前,九城市現已集聚高新技術企業近2.9萬家。

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方面,G60創新研究中心已實體化運作;深化推進九城市創新券通存通兌、G60科創飛地創新券率先應用;發揮G60高校協同創新聯盟作用,推進九城市實驗室和儀器共享等制度創新。

合作不止步,創新永向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引領,增強G60九城市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繼續邁出堅實步伐。(王弘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