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市消保委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市“雙打辦”走進信都區科苑社區,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教育,為群眾開展果蔬快檢、計量檢測等便民服務。
假冒偽劣商品如何辨別
“‘三無’產品,不要買來吃。”“購買食品一要看標簽,二要看性狀……”在假冒偽劣商品展示區,工作人員帶來了查獲的糕點、酒水、香油等樣品供市民參觀,同時現場為大家講解如何辨別假冒偽劣食品。
“這個洋酒怎么了?”“沒有中文標簽,這樣的進口食品不要買。”工作人員介紹,從事進口酒類銷售的企業,經銷的進口酒類必須貼有中文標簽和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標志。
“這香油是勾兌的,味道不一樣,而且標簽上沒有任何信息,大家不要購買。”“這個糕點是冒用他人商標的。”“這個保健品不僅標志是假的,還夸大了保健作用。”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王寧的講解吸引了眾多居民。
在現場,工作人員還帶來了假冒偽劣藥品,給居民講解藥品識假辨假知識。
檢測果蔬居民很關心
“這個韭菜農藥殘留超標嗎?”“這個西紅柿您給我檢測一下。”“什么樣的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如同上一期消費維權進社區,大家伙兒對蔬果農藥殘留都十分關心。
“這關系著我們吃的是否安全,希望你們能定期開展這樣的活動。”科苑社區居民左女士拿著剛買的蔬菜,等著檢測員一一進行檢測。當看到檢測卡上出現藍色,工作人員說“未超標”后,高興地說:“給孫子做飯也放心了。”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檢測科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會積極開展蔬果農殘快檢“四進”,定期進市場、進社區、進校園、進農村,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多方努力,提振消費信心
另外,在活動現場,還設有高血壓、眼鏡的精準和度數檢測服務,工作人員現場發放《消費寶典》《保健食品選購指南》《冬奧會知識產權小知識》、2022年消費維權年主題宣傳折頁、“雙打”活動介紹等系列宣傳頁,展臺周圍設有“消費者的權利有哪些”“解決消費爭議的五種途徑”宣傳易拉寶。通過多種形式,將維權知識全面地展示出來。
“此次我們依托科苑社區消費維權志愿者服務站,開展消費維權宣傳,為市民提供消費維權知識,傳授識假辨假知識,提升其消費維權能力。”市消保委負責人王彥勇介紹,這次活動是3·15維權活動進社區第一站,也是消費維權“五進”之一的進社區,希望能讓社區居民更深地了解消費法律法規,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同時,市消保委也將積極開展消費維權知識有獎問答、誠信企業評選等消費維權系列活動,更好地為廣大消費者服務。(記者李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