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問需要辦理什么業務?我來幫您!”近日,畢女士正在清徐縣政務服務中心自主申報區,進行公司變更經營范圍網上申請。身穿紅馬甲的幫辦代辦工作人員看到畢女士手上有傷,便主動向前詢問,全流程為其提供幫辦代辦服務。
不僅在縣政務服務中心,去年以來,清徐縣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為契機,充分發揮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主體作用,在基層全面推行幫辦代辦,構建起了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建立“主動、精準、聯動、無償”工作新模式,為企業、群眾提供預約、延時、全流程幫辦代辦等一系列服務,實現服務“零距離”。
明確服務范圍 解決“辦什么”
【資料圖】
最近,在清徐縣東湖街道葡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上班的小羅很忙。作為政務服務幫辦代辦窗口負責人,一會兒,70歲的郭阿姨讓她幫忙處理養老待遇的存活認證;一會兒,60多歲的殘疾人李大爺跑來問自己的殘疾證換新換好了沒;一會兒,王大姐來咨詢靈活就業如何辦理社保等問題。這番熱鬧的場景,小羅早就習以為常。她說,幫辦點沒有設立前,居民都得自己帶資料到縣里辦理,現在居民有需要,找我們咨詢或辦理就可以了。
清徐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聚焦不動產、稅務、出入境等11個高頻熱點服務事項,緊盯群眾“工作日沒時間辦,節假日無人辦”的難題,合理設置辦事窗口,開設自助服務與窗口服務,實行全天候自助式、周末“不打烊”服務。面對非“不打烊”事項的辦理需求,由綜窗人員負責聯絡辦理,全面暢通“不打烊”服務渠道。
該縣政務服務大廳還專設“辦不成事”窗口。連日來,在該窗口前修改政務服務平臺法人用戶信息的企業絡繹不絕。原來,有企業反映在登錄網站辦理“勞動用工備案”時,總無法辦理。窗口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及時上報主管部門。經過與上級部門多方溝通協調,為企業解決了難題。該企業辦事人員說:“我們有個300多人的企業微信群,好多企業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工作人員果斷加入企業群,亮明身份后,將解決辦法詳細告知企業。同時,在服務大廳設置明顯提示,由“辦不成事”窗口為企業幫辦代辦此類項目。
在政務事項清單的基礎上,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結合自身職能,圍繞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開展幫辦代辦服務,包括:證照辦理服務、低保醫保辦理、民事調解服務、“三農”培訓服務等內容,針對困難群眾、老年人等群體買藥、送菜、交話費等日常生活的幫扶幫助,以及房產清零、農產品出售等個性化需求。
形成“三有”機制 解決“誰來辦”
孟封鎮孟封村的一本“幫辦代辦”臺賬,里面詳細記錄了辦事群眾的姓名、服務事項內容、辦結情況等,辦理低保、醫保,咨詢土地流轉、農村廁所改造等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通過在基層推行幫辦代辦,這些事得到快速、高效、便捷解決。
清徐縣依托各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各村(社區)便民服務站為固定幫辦代辦點,在“鄉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十個一’標準”“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建設‘十個一’標準”基礎上,做到“三有”:有專(兼)職人員、有制度、有服務記錄。各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幫辦代辦人員由中心工作人員兼任;各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幫辦代辦員由村“兩委”兼任,原則上1個網格配備1名幫辦代辦員,由網格員兼任,全面承接村級民事幫辦代辦事項。
同時,在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場所都設置“幫辦代辦工作臺賬”,制定辦結報告、無償服務、滿意度評價、跟蹤回訪等幫辦代辦工作制度,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幫辦代辦服務。
開啟“四辦”模式 解決“怎么辦”
“年年柿子熟了發愁賣,家家戶戶都得自己聯系水果商販,今年村里代辦員替我們接單,大伙只需要把柿子摘好,拉到村委會廣場上就行,省了不少麻煩?!饼埵酱宕迕駥卦L人員激動地說。
去年柿子豐收時,該縣馬峪鄉龍石山村積極探索幫辦代辦新舉措,看著村民柿子不好賣,積極對接多個水果收購商販,統一回收,統一定價,不僅方便了村民,還穩定了價格,讓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如何全面推行幫辦代辦,清徐縣制定了明確方案,提出“四辦”。一是站點辦,升級改造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場所,作為固定幫辦代辦服務點,形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實行一站式辦結。二是上門辦,開展零距離入戶面對面代辦,村干部和網格員在日常入戶走訪過程中主動詢問群眾需求,及時開展幫辦代辦,實現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轉變。三是一次辦,幫辦代辦點收集常見的事項辦理所需資料與程序,提供咨詢引導,讓群眾一次性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方便帶給群眾,工作留給干部”。四是同城辦,對于縣級下放到鄉鎮(街道)辦理的事項,群眾可去就近的幫辦代辦點辦理,實現同城通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
幫辦代辦范圍廣、事項雜、對口部門多,清徐縣還為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建立聯絡員制度,定期開展經驗交流,增強工作人員服務意識,逐步向“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的方向轉變,讓群眾享受到更規范、暖心的優質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審批先行,責無旁貸。下一步,清徐縣將繼續深挖典型經驗做法,讓幫辦代辦工作“辦得更好”,打造有速度、有溫度、有力度的便民服務,架起便民服務連心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記者 李杰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