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2月15日,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太原市村莊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草案)進行公示,指引鄉村地區國土空間有序發展。
規劃范圍為太原市市域范圍內的634個行政村,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其中近期到2025年。
在優化村莊分類布局方面,《規劃》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充分考慮村莊自身條件,綜合研究發展前景,制定了全市統一的村莊分類標準,合理劃分村莊類型,優化村莊布局,提出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指引。《規劃》將太原市村莊分類為搬遷撤并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保留改善類五個類別。市域634個行政村中,位于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共547個,其中搬遷撤并類村莊74個,特色保護類村莊60個,城郊融合類村莊168個,集聚提升類村莊27個,保留改善類村莊218個。
在構建支撐保障體系方面,《規劃》制定了鄉村道路交通規劃與布局。從帶動村莊發展的角度統籌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暢鄉通村、景景暢通”的市域鄉村公路網絡,提升公路網技術等級和暢通能力,實現鄉鎮通三級公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以實現城鄉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統一制定村莊內部道路、鄉村交通設施建設標準。
制定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與布局。結合太原市實際,深化細化國家《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等標準規范,明確鄉鎮、村兩級七類公服設施體系,確定太原市村級公共服務設施設施的配建標準、規模等級。
制定了鄉村市政基礎設施配置與布局。以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突出短板為目標,建立健全鄉村市政設施、防災設施體系。提出各類設施預期建設目標;制定鄉鎮、村級市政設施、防災設施配建標準;突破縣鄉行政邊界限制,從市域層面完善優化各類設施分區、明確來源,指導縣級、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設施布局及空間落位。
提出了景觀風貌控制與引導要求。從村莊全域全要素出發,提煉太原市村莊特征,提出村莊風貌“林、田、水、路、村”五大核心要素及控制要點,明確底線控制內容,為村莊規劃中特色風貌控制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技術性指導。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