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財經 > 正文

為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央行降準“恰逢其時”

央行為何選擇“歲末年初”這一關鍵時點降準?降準的出發點是什么?全面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南方日報記者采訪多位分析人士以期找到答案。

談時點

此次降準“恰逢其時”

對于此次降準的時點,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用“恰逢其時”來形容。無獨有偶,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認為,選擇在當前時點降準,體現了貨幣政策跨周期調節的政策思路,“在今年收官和明年開局之際,進行降準有助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平滑經濟增長曲線,不僅有空間,而且有必要,這是做好跨周期調節的應有之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則認為,歲末年尾屬于市場流動性“枯水期”,此次降準很好地緩解了實體經濟對流動性的需求。“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來推動市場實際利率下行,從而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難度。”他表示,當前,全球疫情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影響有所抬頭,全球供應鏈復蘇遲緩,此時可通過降準讓中國制造業保持活力,以保證對全球供應鏈的支撐。

盤和林進一步指出,降準為股市帶來了流動性,也為投資人帶來了信心,或將推動金融股等股市權重板塊上行。當前我國股市注冊制下,IPO逐漸常態化,北交所啟動后,資本市場股票標的數量有所增加,維持一定的流動性投放有利于資本市場穩定,能夠讓股市平穩度過歲末年底流動性“枯水期”。

“同時,當前國際經濟狀況不容樂觀,歐美部分國家經濟基本面走衰導致股市波動加劇,降準也是為了防止潛在的外部資本市場風險傳導,未雨綢繆,提前補充資本市場流動性,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盤和林表示。

談原因

為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此次降準的考慮是什么?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加強跨周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唐建偉將此次降準概括為“適度反應”,即本次降準是面對經濟下行和部分領域風險上升的客觀情況進行的適度反應。一方面,通過降準可以起到緩釋經濟下行壓力的作用,也能產生平滑跨年經濟波動、加強跨周期調節的效果。另一方面,降準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既可對沖已暴露的金融風險,又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防范潛在的金融風險。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則認為,當前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不敢貸、不能貸、不愿貸”的三角困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此次降準將繼續為銀行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在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同時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有助于提升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意愿和能力,鞏固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的行為更具持續性。

“降準之后,對銀行來說,流動性更加充裕,資金成本更低,信貸投放意愿和能力都將提升。對企業來說,將更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貸款利率也有望進一步下降,融資成本更低。”董希淼表示。

談基調

貨幣政策沒有轉向

值得一的是,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這是否為“大水漫灌”呢?

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明確表示,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央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董希淼指出,此次降準雖然釋放了萬億量級資金,但部分資金將被用于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實際釋放的流動性相對可控,不存在“大水漫灌”情況。

記者了解到,本月15日即將有一筆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為今年單月規模次高,降準資金將部分用于置換這筆到期中期借貸便利。

“全面降準再次傳遞出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信號,有利于實體經濟恢復和鞏固,從根本上利于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董希淼表示。

溫彬則指出,此次降準還體現了貨幣政策“以我為主”,預計央行未來還將通過多種形式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近期,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比較明確,削減購債規模已經落地,明年開始加息幾成定局。我國在此時點進行降準,說明了我國貨幣政策具有充分的獨立性。”溫彬說。(記者唐柳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