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解決鄉鎮小區用水難 宿遷市多舉并措打通自來水入戶“最后一公里”

“嘩嘩嘩……”9月初,沭陽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到該縣吳集鎮府苑小區回訪時,家住五樓的陳尚庭打開廚房水龍頭,開心地說:“過去水流是滴滴答答,洗衣做飯都成問題,你們看現在水多大。”3個月前,年過七旬的老陳還需要到樓下拎水喝。“我這腰不好,走幾步要歇兩歇,家里的太陽能熱水器買了兩三年也用不了,都成了擺設。”

一滴自來水,窺見大民生。近幾年,宿遷大力實施區域供水“通村達戶”工程,自來水通到小區,卻卡在入戶“最后一公里”。宿遷市紀委監委梳理“12345”熱線發現,今年以來,僅沭陽縣關于“用水難”的反映就多達上百條,反映者大多為鄉鎮居民小區二樓以上住戶,可有關責任單位給予回復的內容如出一轍:增壓設備老化、增壓泵正在維修、準備更換增壓泵等。

圍繞群眾投訴,宿遷市紀委監委立即派出“小分隊”赴沭陽鄉鎮一線開展“四不兩直”調研,利用3天時間走訪沭陽縣韓山鎮、吳集鎮、西圩鎮近40戶居民。調研發現,鎮村集中居住和農房改善帶來城鎮人口快速增長,用水量明顯增加,原來的供水規劃滯后于城鄉建設發展;部分片區水廠管網布局不夠協同,位于供水干管的上下游鄉鎮之間搶水用,下游鄉鎮水量不足、水壓降低。

在走訪小區住戶時,老百姓的話讓宿遷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科職干部朱健記憶尤為深刻。“老百姓說,這事終于有人來管了。”調研發現,有的供水單位為民服務意識不強,長期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對群眾反映用水難問題應付了事、敷衍塞責,聲稱只需把水送到小區即可。

嚴查用水難背后存在的作風和腐敗問題,宿遷市紀委監委將相關問題線索移交給沭陽縣紀委監委,3名黨員干部因工作不力被立案審查調查。沭陽城鄉水務韓山片區負責人周某某未能及時發現問題,把原因過多歸結于增壓站設計落后、用戶增加等客觀條件。針對主管道部分監測點水壓嚴重偏低甚至為零的情況,不聞不問,漠視群眾利益。周某某對問題嚴重性認識不足,也未向領導作詳細全面的匯報,在處置增壓設備維修工作中,行動遲緩,負有直接責任。

為進一步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宿遷市紀委監委建立室組地聯動機制,組織對全市進行全面摸排,發現共有36個鄉鎮、144個居民小區存在“用水難”問題。他們迅速形成調研報告,向宿遷市委專題匯報。宿遷市委將保障鄉鎮小區供水提質增效列入市委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內容,并要求成立專班推進,市紀委監委會同住建、水利部門加強督促檢查。

宿遷市紀委監委督促各縣區和職能部門按照“系統解決、先易后難”的思路,堅持分類施策,對能夠采取增設二次加壓設施、鋪設供水支管、啟用備用泵站等短期內保障供水的地區,采取應急措施,已將144個小區迅速保供到位;對短期內確無條件解決用水問題的,督促制定“一區一策”方案,明確經費來源、解決時限、責任單位等。

“原先,沭源水廠負責夢溪小區四期供水,輸水距離長、末梢水壓小。現在,我們新建對接管道,協調距離近、水壓高的夢溪水廠進行供水,居民用水問題迎刃而解。”沭陽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推動小區用水問題解決的同時,宿遷市紀委監委著力分析背后的原因,發現供水規劃總體滯后,水源保障、供水能力、管網匹配、鄉鎮內部管網等設施短板明顯,政策規定完善、鄉鎮供水成本分攤、二次供水長效運維、供水企業管理等方面問題較多,是產生用水難問題的系統性、根源性問題。

宿遷市紀委監委再次將整改情況和發現的問題向宿遷市委報告,提出具體意見建議,并督促市級職能部門和各縣(區)制定《全市鄉鎮小區供水提升第二階段工作方案》,從科學修編供水規劃、編制城鄉供水設施建設和年度改造計劃、改造提升主管網、布局優化加壓泵站、厘清監管部門職責等方面,研究提出解決鄉鎮小區用水難問題的長久之計。

目前,宿遷全市共新鋪設農村供水管網90.12公里,改造加壓泵房112座,144個鄉鎮小區用水條件全部得到顯著改善,惠及鄉鎮居民近5萬戶。“第一階段解決144個小區保供需求,第二階段修編規劃、改造主管網,第三階段改造支網及小區內部管網等‘毛細血管’,我們計劃通過三個階段工作,到2022年底完成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徹底改造。”宿遷市住建局副局長葉興成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