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一天,在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市姜堰區工信局工作人員王惠椿、潘春仁等正提供上門服務。“有了他們的專業指導,我們發展信心更足了!”該企業綜合管理總監孫大勇說。
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落戶姜堰,主要致力于N型單晶雙面高效太陽能電池和N型單晶高效組件的研發及制造,是國內第一家規模化生產該產品的工廠,擁有全球最大的2.1GWN型單晶雙面電池產能。繼落戶當年實現注冊、開工、投產后,這家企業持續得到姜堰區的支持和培育,短短數年已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創成“國家級示范綠色工廠”“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為行業內唯一雙“綠色”企業, 2020年成為該區首家開票銷售破60億元的企業。
中來光電的迅速崛起,正是姜堰區近年來大力推進“工業強區”戰略、抓緊抓實工業企業“培大育強”的生動縮影。
“工業強則姜堰強,工業興則百業興。”姜堰區委書記方針表示,區委區政府把“工業強區”作為“一號工程”系統謀劃,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打出一整套“組合拳”。
去年9月,《姜堰區工業企業培大育強“111”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正式出臺,以現有工業企業為培育對象,集中優勢資源,精準扶持、精準服務,加快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今年,姜堰區又遴選出60家骨干企業建立本年度“111”工程培育庫,“一企一策”細化年度培育目標,推動企業加快發展。同時,細分目標,建立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培育庫11個,囊括億元培育企業、“小升規”培育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等。
“一位區領導掛鉤、一個部門牽頭、一個鏈主企業帶動、一張圖譜指引、一套方案實施、一個專班服務”,著眼推進產業集群效應,姜堰區在全市率先實施“鏈長制”,以“鏈式思維”助力工業強區。今年1月,“鏈長制”有關實施意見作為2021年區委“一號文件”重磅發布。立足實際,該區梳理細分出新材料、電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高性能電池及電源系統、大健康(醫藥及醫療器械)、光伏太陽能、油氣及節能環保、車船及軌交裝備七大產業鏈,區四套班子相關領導分別擔任一條產業鏈的“鏈長”,建立實體化、專業化運作模式,推動七大產業快速裂變、高速成長。
著眼補鏈強鏈,姜堰區啟動實施育企強企、產業鏈招商、項目攻堅、創新引領“四大行動”,力爭通過頂層設計、全周期服務、高效協調,加快形成高質量產業集群。今年以來,姜堰新開工產業鏈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額33億元;新竣工產業鏈項目13個,完成總投資額68.5億元;實施3000萬元以上產業鏈技改項目65個,總投資47.66億元。
江蘇銳之鋒工程刀具有限公司新近落戶姜堰區婁莊鎮,今年1-6月實現開票銷售1209萬元、納稅69萬元。值得關注的是,其所在地原是婁莊鎮兩家畝均效益不佳的企業。姜堰區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以來,該鎮對閑置、低效土地及廠房全面盤活、重新租賃,今年1-6月已完成整治提升企業49家,盤活低效、閑置土地170.1畝。
去年以來,姜堰區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全面推開,扎實推進存量提升、增量提標“雙提”工程。在此前工業用地情況調查基礎上,今年重點圍繞占地3畝以上且畝均稅收低于3萬元的企業,逐企進行數據采集與核實,確定了2021年整治提升任務清單及推進方案,實施“一企一策”。今年上半年,姜堰區已完成盤活提升低效閑置工業用地2747.3畝,實現畝均開票106.3萬元,同比增長25%。
在姜堰區工信局,一塊巨型電子屏頗為醒目,這是該區新建成的畝均效益大數據平臺。“我們將企業數據導入平臺形成‘一企一表’,點擊相應企業,其占地面積、畝均開票、畝均稅收等信息便可一目了然。”姜堰區工信局局長金峰介紹,依托這個平臺,目前姜堰區已完成全部規上企業和占地3畝以上規下企業的分類評價,實現了對全區主要行業、七大產業鏈、鎮街園區的綜合分析,下一步將拓展完善平臺功能,更好服務于“畝均”改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