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手鼓、傳統豫劇、特色美食......”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老而又年輕的安陽倉巷街便熱鬧起來。這里游人如織,人頭攢動,盛況空前。
5月30日晚,大國小鮮@新發展理念網絡主題采訪團來到了安陽的網紅打卡地,倉巷街。
據悉,倉巷街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老城區文峰北街北側,東西走向。“倉巷街”原名“倉門口街”,即因該街位于安陽原府衙、縣衙糧倉門口,由于倉巷街緊臨糧倉門口正南,故得名倉門口街。
新中國成立后,因時代發展,糧倉漸廢,加之倉門口街為老城區內一重要街巷,因歷史原因,各取其一字,通俗地講即為糧倉和街巷的合稱,故更名為“倉巷街”。
目前,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各院落主體已完工,其中,核心街區打造文化藝術館,主要圍繞倉巷街3-10號等院落布展以“中國漢字發展史”的歷史朝代主題展館,以及“相州窯”瓷器博物館,將以甲骨文拓片、青銅器銘文、碑石篆刻、文標圖畫等方式,推廣傳播古都安陽歷史文化。
3-6號院、10號院已完成布展、7-9號院正在修繕中,預計本月中旬完成整治、月底前完成布展。
近年來,安陽不斷打造古都游,圍繞倉巷街、西大街、東大街、中山街、三道街等沿線旅游區域,串聯文峰塔、城隍廟、高閣寺、韓王廟四個國保單位及沿線文物古跡,形成“一軸、雙環、多片區”的展示結構。
借力安陽文化旅游發展的機遇和優勢,以安陽古城保護整治復興工程為抓手,形成以文化推廣、深度體驗、互動性較強的文商旅業態。
重點打造古城研學基地,依托倉巷街文化展館和文保古跡,圍繞“主題文化、人物塑造、場景體驗”等方面,充分發揮古城文化資源,傳播推廣古都文化,讓研學實踐成為古城發展的新引擎,促進文化優勢和文化實力“活化、融化、轉化”,實現文化、教育、旅游產業升級。(記者 阮海峰/文 )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