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在“穿”越古今中體驗新文旅 漢服文化解鎖老城區流量密碼

洛邑古城漢服沉浸式體驗。吉小平 攝


【資料圖】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本報通訊員 王遠 喬永峰

夏夜,洛陽老城街頭,人潮涌動。人們著漢服、綰青絲、點朱丹,文化與老城相得益彰。而在洛邑古城內,《醉太平》《清平樂》《心畫·洛神賦》等精彩國風文化展演火熱進行。老城區以“漢服+古城”為核心,推動漢服經濟的發展。

近年來,老城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聚焦“文旅文創成支柱”目標,通過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和移動端傳播等手段,力爭打造全國漢服文化輸出地和國際新文旅目的地。文旅文創“融”出新氣象。

“漢服+古城”,老城流量密碼

老城區是洛陽最早的建成區,更是一座歷經3000年沒有斷代的城池,轄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

今年以來,漢服體驗火爆“出圈”,洛邑古城持續位列抖音漢服熱搜榜榜首。

據了解,目前老城區已經發展600多家漢服商戶,初步形成了漢服租賃、化妝跟拍、劇本娛樂等產業集群。老城區注重打造漢服旅游場景,通過在古城區內植入熱門IP場景,吸引粉絲的體驗。目前,該區已經打造了12個打卡點和3個大型互動場景;此外,還通過與北京服裝學院合作,推出各個朝代的漢服產品和文創產品,滿足年輕人的需求。

洛邑古城同步推出角色扮演、推理解謎等劇本娛樂活動,讓年輕游客在沉浸式的劇情中感受樂趣。而老城區通過創新創意和多元化體驗滿足游客的需求,實現旅游業態融合。此外,該區利用5G和AR技術,讓游客在演藝中穿越千年,實現從“看景”到“入景”的轉變;通過漢服與研學的結合,讓漢服成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引領符號;通過穿漢服、習古禮等活動,讓游客體驗國學禮儀等課程,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沉浸式”成為老城文旅最好的注解。

老城區還通過話題營銷和線上傳播等方式,提升漢服的知名度和熱度。通過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臺開展漢服相關活動,鼓勵游客和網友創作短視頻,擴大漢服的影響力。

“文旅+經濟”,產業厚積薄發

走進夜幕下的古城,新潭水幕秀正在上演,悠揚的民族樂曲《梁祝》搭配全息投影秀,多維度講述中國故事,與不遠處的文峰塔燈光秀交相輝映,一剛一柔組合成為“洛邑夜游雙子星”,掩埋在歷史時空中的洛陽故事正被娓娓道來。

老城區通過在沉浸式演藝、劇本娛樂、親子研學、高端民宿等業態中融入漢服體驗,滿足了年輕人對個性化、體驗性消費的需求,從而推動老城文旅經濟的發展。同時,該區注重產業鏈的延伸和擴展,目前,包括漢服設計與制作、漢服租賃與銷售、漢服演藝與娛樂、漢服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已形成相關產業健康發展的態勢。今年以來,僅洛邑古城就接待了超過400萬人次的游客,帶動了老城區住宿業和餐飲業增長,形成了旅游消費的熱潮。

以文潤城,擦亮老城底色。老城區結合歷史風貌實施承福門大街、周公路、東大街、南大街等改造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天心·校場里文化創意產業園,還原民國風情、保留時代記憶;打造沉浸游、深度游示范點,簽約多元化旅游休閑與文化服務業態,與北部洛邑古城景區互相引流、優勢互補。

今年以來,老城區接待游客數量達到1544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54.8%。旅游綜合收入也達到112.9億元,同比增長了246.7%。

專家表示,洛陽老城區通過緊抓漢服文化的盛行趨勢,推動漢服經濟發展,豐富了文旅產業的內涵,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吸引力。該區在打造漢服產業鏈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老城區在不斷擦亮“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的同時,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作出獨特的探索。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