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員工正在盤點快件。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徐聰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快遞
怎一個“快”字了得
河南日報記者 胡舒彤
“上午收件,下午送到。這速度簡直了!”6月16日,家住鄭州市經開區的居民張晨雨需要將一個包裹送到管城回族區的父母手中。綜合考慮性價比因素后,她選擇了“順豐半日達”。下午2點30分到順豐快遞小哥手中的包裹,晚上7點30分就送到了爸媽家。
今年以來,特別是為應對近期電商平臺開展的“6·18”集中促銷,順豐、菜鳥等快遞企業紛紛推出“半日達”服務。
據河南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依托遍布全國的倉網資源,公司根據重點品類預售分布情況對倉儲貨品實施智能切倉,最大限度實現貨品精準匹配,貨品提前儲備至站點,提升全程時效。同時,憑借深厚的數智化科技能力,菜鳥精準路由、人力規劃,最大限度發揮供應鏈彈性,增強網絡運配保障能力。
“今年‘6·18’是消費復蘇后的第一個大型電商購物節,各大平臺促銷不斷。訂單量屢創新高的同時,也對郵政快遞企業提出了新的考驗。”河南省郵政管理局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說。
為應對電商“6·18”帶來的快遞貨物量高峰,全省郵政快遞行業新增從業人員9500人,新增營業處理場所面積20萬平方米,新增車輛3713臺。
眼下正是桃子成熟季,6月10日在桐柏縣埠江鎮桃園種植基地,郵政員工和果農們正忙著采摘、分選、打包貼簽、掃碼裝車。為讓桃子搶“鮮”上市,郵政桐柏縣分公司通過“直播+寄遞”的方式,助力鮮桃大賣全國。
“將寄遞場地設在田間地頭,摘下即可發貨,我們從源頭解決農產品上行提速問題。”郵政南陽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為保障我省特色水果快速送達全國各地,順豐也是做足了功課。在主要水果產地,工作人員將采摘后的水果裝進保溫箱,通過順豐冷運進行運送,在節約時間的同時,也為水果的新鮮度提供了保障。順豐還對從河南發往廣東、江蘇、上海等13個省、市的快件開通全貨機航線。目前,順豐鄭州航空快件轉運中心日吞吐量可達400噸、年吞吐量可達1400萬噸。
“在不斷提高寄遞速度的同時,我們也在進行技術創新,提升服務品質。”河南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經理董淼說。
根據大數據測算,今年“6·18”期間,我省郵件快件收寄、投遞量將分別達到3.1億件和3.5億件。
“郵政快遞業與電子商務密不可分。”河南省郵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郵政快遞企業要適時創新服務模式,將寄遞服務延伸至上下游,提供倉配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以提升整體生產服務保障能力。
即時零售
從“送外賣”到“送萬物”
河南日報記者 孫靜
6月16日傍晚,鄭州市中原區一家便利店內,店主胡春曉進入了一天當中最忙碌也最開心的時候。她穿梭在貨架間,按照美團訂單提示,把商品一件件打包好,等騎手上門取件。“今年‘6·18’俺店也參加了線上活動,不少商品都打折,訂單量翻了快3倍。”她邊忙邊說。
去年10月,49歲的胡春曉為店面接入了美團的“即時零售”業務,雖然并不懂這四個字的意思,但每天從線上額外獲得的十幾筆訂單以及數百元的銷售額,讓她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線上下單、實體店配送,30至60分鐘左右即可送達”。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即時零售新模式正將越來越多的實體店“拉上線”,在便利消費者的同時,也為實體店發展拓展了新場景。
今年的“6·18”,即時零售也組團進入賽道。美團閃購于5月份聯合全國360多個城市的超70萬家線下門店,開啟屬于實體門店的狂歡大促;京東到家則攜手超30萬家全品類實體門店,為消費者帶來爆品5折等優惠活動。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以‘點外賣’的方式來‘點萬物’。”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美團閃購數據統計,“6·18”活動開展以來,該平臺電子教育類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3倍,電風扇、冷風機等消暑商品增長4倍,除螨儀、烤箱、微波爐等均增長超30倍。
即時零售獲得青睞的“爆點”在哪里?契合消費者的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線上下單后附近店面發貨,后期還方便協調,比較放心。”23歲的消費者程軍說。37歲的張女士給出的理由則更充分:“家里孩子小,出門難,線上下單半小時就送到,能解燃眉之急。”
在消費者對即時零售的高需求下,不僅美團、餓了么等電商平臺,沃爾瑪、家樂福等各大零售企業也依托全品類優勢紛紛“加碼”即時零售,深耕3公里輻射范圍,推出半日達等配送服務。
商務部今年2月發布的《202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報告》提出,2023年,商務部將開展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進便民生活圈建設,推廣網訂店送、即時零售等線上線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費增長的新引擎。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預測,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未來幾年復合增長率將在50%左右,預計到2026年年底,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
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
在中原沃土展翅高飛
河南日報記者 楊凌 趙同增
理貨、盤點、分撥……6月17日,在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內5.7萬平方米的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里,近4000名菜鳥員工分工合作,忙著把保健品、奶粉、美妝等進口產品,快遞給在“6·18”中“買買買”的網友們。
“最近幾天我們日處理單量40萬單左右,今明兩天有望突破50萬單。”菜鳥網絡園區河南省負責人馬鑫權自豪地說,菜鳥于2016年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開展跨境電商進口保稅業務,雖然起步不早卻有著驚人的成長速度,3年前業務量就穩居菜鳥全國44家國際保稅倉第二,去年“雙十一”期間日處理單量最高超過100萬單。
鄭州航空港不靠海、不沿邊,發展跨境貿易業務原本“先天不足”,為啥能成為菜鳥國際保稅倉的“榜眼”?
“一條‘空中絲路’,讓‘腹地’變成了跨境電商的‘福地’。”馬鑫權說,近年來鄭州航空港“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地位不斷增強,樞紐優勢持續釋放,無論是從國內外收貨,還是向全國各地發貨,都十分方便快捷。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選擇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作為合作伙伴,把更多的業務投向中原大地,正是看中了鄭州航空港的優勢。
外因關鍵,內因更重要。馬鑫權說,鄭州航空港優越的營商環境,是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飛速成長的重要原因。
電商是個非常特殊的行業,用工彈性幅度較大。以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為例,日常用工僅300人左右,但遇到節日大促等情況,日用工量可能在5000人以上。每逢大促,鄭州航空港都會提前半個月專門召開“保障會”,讓各職能部門全面了解企業的困難和需求,再制定相應的預案分解任務、責任到人,力爭為企業提供“無死角”護航。
“鄭州航空港對企業無微不至的‘保姆式’貼心服務,讓企業感受到了溫暖,也深受鼓舞。”馬鑫權說,幾年來,菜鳥在鄭州航空港先后建成4期項目,總倉儲面積60余萬平方米,落地了中國智能骨干網項目、菜鳥驛站業務、菜鳥鄉村縣域共同配送業務等,還將繼續深耕鄭州航空港,積極加大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努力把河南菜鳥打造成全國電商行業的標桿企業。
菜鳥航空港國際保稅倉是鄭州航空港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的縮影。近年來,國內外多家知名電商平臺爭相入駐,在鄭州航空港備案或注冊的電商企業已達866家,形成了包括電商平臺、倉儲、物流等在內的跨境產業鏈。2022年,鄭州航空港跨境電商單量達1.23億單,交易貨值達145億元,7年增長了165倍,跨境進口產業規模位列全國前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