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農民播種秋作物玉米 記者 李玉坤 攝影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侯冰玉
眼下,河南夏收已近尾聲,夏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
(資料圖片)
對于夏播播種面積最大的玉米來說,如何在金秋獲得一個好收成?近日,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成員、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劉天學就如何做好玉米穩產增產進行“手把手”支招。
想要玉米高效增產?快來學習這項“神奇技術”
很多農民朋友都知道,玉米產量由三個要素決定,就是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想要增加產量,就先要從提高種植密度著手,也就是提高畝穗數。
如何提高種植密度?劉天學提出了第一個“金點子”:密植滴灌技術。劉天學介紹,密植滴灌技術實際上就是水肥一體化的技術,需要選取能夠高密度種植的株型緊湊中小穗型的品種,在種植模式上采用寬窄行,寬行為80厘米,窄行為20厘米,兩行之間鋪滴灌管,通過寬窄行的配置,提高對光溫水肥的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畝穗數的增加。
不過,由于該技術實行的是地表滴灌,所以水分和養分局限在地表土層里,在這種模式下,玉米的根系扎得比較淺,在密度大的基礎上,容易出現后期倒伏的風險。
為了防止倒伏出現,要實行玉米化控。在玉米拔節后,“小喇叭口期”(玉米播種出苗40天以后,當玉米植株有10片以上可見葉,7片以上展開葉,上部葉片卷成小喇叭形狀這一段時期)之前,要進行噴施合理的植物生長延緩劑,控制玉米旺長,降低玉米株高,從而實現抗倒伏。
劉天學稱,通過密植滴灌技術,一畝地玉米種植可從4500株提升至5000株,每畝玉米產量可達700公斤以上。
未應用該技術的農民朋友不要慌專家支招如何增效增產
密植滴灌技術固然好,但對未實行該模式的農民朋友來說,又該如何提升玉米產量呢?對此,劉天學提出了第二個“金點子”:做好田間管理。
首先,要防止苗期病蟲害,促進根系生長,保證全苗、勻苗,培育壯苗,為高產打下基礎。
其次,等玉米拔節后,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又是穗發育時期,要注意在“小喇叭口期”追施10~15公斤的尿素,尤其是選擇的不是緩控釋肥的田管,建議要進行追肥,防止后期脫肥早衰。
再者,要注意高溫、干旱、陰雨、大風等災害的防控。特別是針對高溫、干旱,要提前做好預案,可以在玉米拔節后,進行行間深松施肥,深松和追肥一體化,在干旱發生時,可以進行溝灌,通過灌水,也可以給玉米降溫。
在玉米開花授粉期間如果遭遇天氣災害,要進行輔助授粉。利用無人機升至玉米頂部3~4米的距離,在地里飛一圈,使花粉快速落到花絲上,完成授粉,提高結實率。
后期,可以實行“一噴多促”,采取一次性混合噴施葉面肥、調節劑、殺菌殺蟲劑等措施,促玉米植株穩長、促灌漿成熟、促單產提高。
同時,要搶抓農時,在麥收后及時播種,盡量早播,能早一天是一天,玉米力爭在6月15日前完成播種;大豆力爭在6月22日前完成播種。
此外,要抓好防災減災,遇旱時,要挖掘水源、應澆盡澆,盡力擴大澆水面積;遇澇時,要及時疏通溝渠,搶排積水;遇高溫時,要通過以水調溫和噴施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