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馬拉松跑出“體育+”-世界快播

□本報記者 黃暉

4月16日7點剛過,準備采訪鄭開馬拉松的記者來到鄭開大道白沙服務區早早就位。

剛下車就聽身后傳來問話:“老師,去電影小鎮怎么走?”


(資料圖)

扭頭一看,是兩名男士帶著幾個孩子。這大早上的什么情況?

見記者不解,其中一名男士笑道:“我姓李,我們幾家人一起從南陽來,這幾個孩子的爸媽今天跑半馬,我們先帶著孩子到電影小鎮等他們,結束后一起逛逛。”

記者猛然想起,為了凸顯本地文化特色,本屆鄭開馬拉松賽道設置,在往屆景點路線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半程馬拉松項目終點首次設在電影小鎮。

“電影小鎮我們早聽說過,一直沒機會來,這回正好‘順路’。”李先生說。

目送李先生一行上了輛去往終點方向的“順風車”,記者又在準備出發的人群中碰到了湖北來的黃先生。

“我離得近,周五下午就到了,昨天去了少林寺,今天朋友說要請我到開封吃包子。”黃先生告訴記者,其實今年鄭開馬拉松與武漢馬拉松同日進行,“漢馬我也跑過,這次跑鄭開就是想出來轉轉。”

國際田聯路跑事務部官員肖恩·瓊斯說,要想認識一座城市,跑步是最好的方式;要想深入這座城市的生活,跑步也是最好的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場有吸引力的品牌路跑賽事,無疑是極具價值的“城市IP”,而城市也可以通過對賽事的精心打造和經營,實現“以賽興城”。

鄭開馬拉松舉辦至今,不但促進了群眾體育運動發展,激發了廣大市民自覺參加全民健身的熱情,也逐步成為集城市展示、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平臺,成為鄭州、開封的亮麗名片,有力促進了兩座城市的體育消費和體旅融合發展。

記者從鄭開馬拉松組委會了解到,本屆鄭開馬拉松,參加全程及半程項目的2.9萬名馬拉松愛好者中,有35%是外地選手。萬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愛好者帶來的“集聚效應”,不但能帶動旅游、住宿和餐飲消費,對旅游品牌的推廣和提升作用必然也十分顯著。

馬拉松中的“體育+”,真的很有搞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