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釩液流電池可應用于光伏、風電、工業用電等方面受訪者供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金艾琳
【資料圖】
在開封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開封時代”),有這樣一個人,從兒時的拆舊電表到如今研究全釩液流電池技術,他依舊保持初心,步入自己的非“釩”之路。
從拆電表到搞電池
他都是認真的
早上7點半到達公司,已經成為開封時代技術部部長李聃華的一個習慣。
他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早些到是為了更好地進入工作狀態,“一般7點半到,基本上8點左右就可以進入狀態,提高效率。”
今年30歲的李聃華,是開封市勞動模范。他在工作期間,發表了《一種小型石墨抗熱震檢測裝置》《一種石墨抗熱震檢測爐》等10余項專利,多個解決方案也獲得了獎項。
自來到開封時代,在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項目上,李聃華和同事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設計制作出了30KW、10KW等不同型號的電堆,到目前為止已經開發制作出250KW、30KW、10KW等不同型號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我小時候特別愛研究家里的電表。”他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家里廢棄的老式電表里有一個轉盤,他經常將老式電表拆開,拿出里面的轉盤玩,玩夠之后又將電表重新組裝起來。
從小時候的“拆電表”到“搞電池”,李聃華一直堅持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當愛好變成工作,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重要。
成長心得:不斷解決問題
開封時代以生產石墨雙極板為起點,同時引進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大化所”)技術,生產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
從研究所到工廠,除了場景的轉變,還有技術進入應用到實際生產當中的變化。作為最先接觸項目圖紙的一撥人,這些問題,都需要李聃華和團隊同事來進行自主開發。
“(開發)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集中精力解決問題。”在與李聃華的談話中,“解決問題”這四個字出現了許多次,在他看來,只有一步一步解決問題,才能夠不斷進步。
李聃華提到,在全釩液流電池進行量產的時候,某一項數據指標并不符合實際生產的情況。團隊成員需要去查閱大量資料,借鑒相關領域的做法,并且要與大化所的技術人員溝通數據的情況。每一個配套零部件細小的差距,都會影響電池生產的質量。
經過李聃華與團隊成員不斷摸索和努力,成立不到兩年的開封時代,在全釩液流電池項目上,目前已經竣工投產,已具備300MW/年全釩液流電池電堆的生產能力,計劃2022年底前實現1GW/年產能,并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
今年8月,開封時代舉行6MW/24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電站項目開工儀式。據悉,儲能示范電站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864萬度的錯峰放電。
儲能技術不斷進步,完成“零碳工廠”創建
李聃華提到,全釩液流電池可應用于光伏、風電、工業用電等方面。比如,在光伏應用上,由于光照時長和光照強度的不一致導致發電不穩定,這也影響著后續的電力輸送。如果通過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將這些電儲存起來再進行輸出,電力輸送的穩定性將會有大幅度提升,同時實現精確控制。
儲能市場的蓬勃發展,也促使儲能技術提速。
李聃華所在的開封時代,研發團隊也在不斷擴大,除了加入團隊的碩士和博士增多,開封時代建設了數萬平方米的生產廠房、4000㎡精密實驗室,同時擁有價值7000余萬元的分析檢測設備。從研發到生產,開封時代的技術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
隨著6MW/24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電站項目的建成,10月1日,開封時代完成“零碳工廠”創建,基礎的設備已經建成。“零碳工廠”是指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通過技術性節能減排和碳消除等措施,使工廠擁有綜合為零的碳排放表現。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開封時代在自有廠房屋頂規劃了光伏發電設備。上述儲能示范電站項目建成后,能夠存儲廠房的屋頂發電,抵消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也同時給開封時代在儲能項目上提供了改進的平臺和空間,從而逐步進入“零碳工廠”時代。
“全釩液流電池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技術上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仍舊需要不斷創新。”李聃華說,未來,他將和同事一起,不斷攻克全釩液流電池的一個個難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